綠蜂膠具有多元的功能成份

蜂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主要含有芬多精、蜂膠多酚、類黃酮、微量元素、有機酸及多種酵素與維生素等成份對人體與植物都很有益處.

台灣綠蜂膠含有高抗氧化能力的異戊二烯類黃酮

源自於造物主的精妙的創造,植物經由吸收二氧化碳、水及陽光,合成出豐富的糖類、脂質、植化素系統與纖維素.

台灣綠蜂膠的成分具有相當高的商業應用價值

主要在於可萃取的類黃酮含量高達60%以上,對神經系統有幫助的異戊二烯類黃酮(PPL)更是含量中的主要成份.

國內外蜂膠相關研究期刊分享

蜂膠的修護功能很多元,特別是用於疾病的改善,在此我們整理並分享台灣及國外關於蜂膠的研究報告.

台灣原生綠蜂膠產品化應用

綠蜂膠富含修護功能的類黃酮很適合製作成簡易的保養品用,我們提供如蜂膠膏、蜂膠護唇膏、蜂膠乳霜…等DIY配方及做法.

顯示具有 酒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酒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蜂膠的萃取法與比較


【蜂膠的萃取方式】
依溶劑的特性可分為7種:
1.水萃取法
2.酒精萃取法
3.PEG(聚乙二醇)溶劑萃取法
4.丙二醇萃取
5.甘油萃取法
6.超臨界萃取法
7.多段式萃取法

【萃取原理與蜂膠的組成】
蜂膠80%是由蜂蠟及樹脂所構成,其中蜂蠟是油溶性物質,而樹脂是由有機酸及多酚物質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最終會轉化為木質素,不溶於油,微溶於水中,或聚乙二醇(PEG)。
所以應當提取的成分是具功保健功能的有機酸、多酚及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其中包含的物質: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苯甲酸、水楊酸和 2-氨基-3-甲氧基苯甲酸。最重要的芳族酯包括肉桂酸和咖啡酸的乙酯、苯甲酸的苯乙酯。在蜂膠中經常檢測到黃酮類化合物,如白楊素、柚金黃酮、松香素、芹菜素和松香素查爾酮。還可能發現高良薑素、山奈酚和松香素。歐洲蜂膠中存在的其他化合物(值得一提)是香葉醇、橙花醇、其他芳香族化合物(香草醛)、碳氫化合物、三萜醇、酶(澱粉酶、酯酶)。
以上這些成份主要是偏油性成份,但也帶有親水性的官能基(-OH,中文為羥基;羰基或羧基-C=O),因此依照萃取技術的理論同屬性互溶的特性,選擇溶劑進行萃取。

【酒精萃取還是超臨界萃取好?】
依據萃取的原理,基本上乙醇(CH3CH2-OH)是最好的萃取溶劑,
第二個是丙二醇(HO-CH2CH2CH2-OH),第三是二氧化碳(O=C=O)超臨界萃取
第四聚乙二醇(-O-CH2CH2-O-)萃取法,缺點雜質多、經吸收後會氧化為草酸及結石物質
第五是水萃取(H-OH)及甘油(HO-CH2-CHOH-CH2-OH),高親水性,多酚成份溶解度低
在台灣及日本普遍用酒精萃取製程生產蜂膠液,但缺點是高揮發性、酒測及孩童不適合。
在歐美地區則是使用丙二醇萃取,安全性高,缺點是製作時間長,樹脂含量高,
至於水萃的方式,孩童接受度高,但萃取效果很差只有2%以下。
 
【超臨界萃取法】
至於目前市場的蜂膠產品標榜高科技的採用,
看似可以獲得高純度的蜂膠樹脂為有效成份,
但仍需要將取得蜂膠萃取物固體物,
再溶解於丙二醇中,樹脂成份仍佔80%以上,
添加高劑量的蜂膠樹脂相對有效成份也高,
而這是最常見的商品標示。


蜂膠最新的製作方法為【多段式萃取】
縮短製程時間、去樹脂、脫蜂蠟、濃縮及酒精分離,
蜂膠裡主要的有效成份為生物類黃酮、有機酸及多酚成份。
經檢驗分析得知經由多段式萃取的蜂膠液,
固成份中有90%以上是類黃酮,
建議買蜂膠時要看標示,
標的是蜂膠樹脂含量還是類黃酮含量哦!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綠蜂膠選購、檢驗方法與巴西蜂膠比較

蜂膠這個名詞,在大眾的心中蜂膠對於免疫、抗過敏、改善喉嚨不適、神經系統、皮膚問題的修修等都很有幫助,然而林林種種的產品,您選對蜂膠看懂產品標示了嗎?除了看~產地、萃取技術之外,不管水萃、甘油萃取、丙二醇萃取,超臨界也好、酒精萃取也好,實際上選蜂膠最重要的是成品的有效成分【類黃酮】含量有多少,如果買到樹脂含量高,即使價格便宜,多吃也沒什麼幫助,選對1瓶的總價值比選錯10瓶來划算,另外你或許不知道台灣也有生產蜂膠,而且品質優異。
圖一. 蜂膠圖片三色蜂膠



【篩選優質蜂膠步驟與提醒】
1. 萃取方式:蜂膠80%是由蜂蠟及樹脂所構成,所以是偏油性,所以酒精萃取是最直接,而台灣及日本普遍用此種方式製程生產蜂膠液。如果為水萃必需再添加乳化劑。至於目前市場的蜂膠產品標榜高科技的採用超臨界萃取法,看似可以獲得高純度的蜂膠有效成份,但仍需要將取得蜂膠萃取物固體物,再溶解於丙二醇中,這是最常見的商品,更新的製作方法為多段式萃取,可去樹脂、蜂蠟及酒精,並取得蜂膠裡主要的有效成分生物類黃酮。
圖二萃取方式比較


2. 蜂膠萃取物含量: 一般市售所標示的蜂膠萃取物含量高,相對的有效成份含量也會比較高,但需注意【蜂膠樹脂(Propolis resin)不等於(類黃酮)】,因樹脂是高分子物質,並不具有營養功能,所以標示出類黃酮含量才是關鍵 ,一般市售所指名的功能成分中,一般認定類黃酮含量為60mg/ml(相當於6%)是高級的產品。舉例來說某產品含量標示為40%,指的是含蜂膠400mg/ml(類黃酮含量12%),表示產品中實際類黃酮含量是4.8%,其餘35.2%的固成分,有一半以上就有可能是樹脂,所以要使用到精純的有效成分能提供檢驗認證會更好。
圖三. 營養標示範本


3. 類黃酮含量百分比【濃度】: 蜂膠的含量越高相對有效成分高,但是前提是需要去除掉樹脂及蜂蠟,因這佔蜂膠原塊的50~65%,如果吃了是樹脂沒什麼成效,且無法被人體吸收與運用,此外從蜂膠中萃取的類黃酮含量從15~65%不等,主要是依蜜蜂的產地與樹種不同,根據因外期刊研究比對資料中顯示,屬於太平洋系的台灣綠蜂膠及沖繩蜂膠,原膠塊中55~65%的都是類黃酮成分,並且含特有的異戊二烯類黃酮,不僅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菌毒、抗腫瘤、修護細胞,對於神經系統有幫助。這表示如果萃取方法正確即使是原膠只有10%也能提取出4.5~6.0%的類黃酮,使用效益非常高。


4. 比【顏色】: 初步要看蜂膠原塊與成品的顏色,產品的外觀顏色深不代表有效成分濃度高,這只是用來做分類,從外觀色可分為紅膠、黃膠、黑膠及綠蜂膠,但製作成產品後外觀的顏色與有效成分含量的並不容易判別,顏色深不代表我們所要的類黃酮含量高,或許只是樹脂的顏色。
實際上蜂膠產品的類黃酮是需要儀器分析檢驗的,檢驗費用大約3000~6000元左右,透過氫氧化鈉水溶液實驗,觀察標準是顏色越紅類黃酮含量越高,呈現的顏色經過分光光度計測定比對含量,因此檢驗公司會用儀器設備,經過分光光度計測定後的數據標準,如此才符合科學檢驗規範。

檢驗短片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手搖茶飲茶多酚檢測-DIY簡易版



要知道喝的茶飲料不管是包裝茶飲、手搖茶或自己泡的茶葉,最主要的是要攝取茶葉中茶多酚、兒茶素、茶紅素…等,來提振精神及提升抗氧化能力,但大眾要知道喝的茶飲料有沒有茶多酚,多酚含量有多少或是哪一家的比較多,或許是科學太過進步,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檢驗單位來分析,然而單一品項的檢驗費用動不動就是35000元起跳,這都可買100杯了。
現在不用那沒麻煩了,綠蜂膠先生因為一個巧合加上好奇心,發現了簡易的DIY茶多酚檢測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透過茶多酚在鹼性環境呈色的反應,就可以知道手搖茶與自己喝的茶葉飲料中,是否含有茶多酚,並且只要簡單的步驟就能看個明白,顏色越紅含量越高,不需用檢驗分析儀器就可以自行比對,影片中提供的資料有:
實驗對照:5%茶葉水萃及20%茶葉酒精萃取
準備素材:高山茶、45%氫氧化鈉、石蕊試紙、白開水、滴管、燒杯
原理:多酚物質在鹼性環境下的呈色效應
材料成本:300元,操作成本3元/次
可操作次數:50~100次 所以產品顏色深不代表含量高,而在於用水煮或浸泡就萃取出茶多酚,再透過簡易檢測比對就可以知道含量高低。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Q6.選購蜂膠液要注意哪些?

1.有效含量:蜂膠的類黃酮含量%,這是最主要的功能成份,具抗氧化、修護、促進細胞機能活化…等,因此含量越高越好 
2.產地:蜂膠是蜜蜂從樹的汁液、樹脂擷取而來,因此產地的樹種不同,功能與含量也有所差別, 例如澳洲以尤加利科為主,巴西以闊葉樹種為主,台灣以無患子科為主
 3.萃取方法:超臨界+酒精=酒萃>超臨界萃取>丙二醇萃取>水萃 *超臨界萃取需添加溶劑才能食用 **酒萃可經過二次萃取得到最佳純度 
4.固成份:雖然固成份,相對有效成分濃度也高,但需注意要的是類黃酮而非樹脂(無功能) 
5. 生產單位履歷連絡資料及價格,確認商品的責任歸屬,與後續客服的窗口。 
6. 認證、檢驗資料,以確認商品說明、訴求是否相符


綠蜂膠-三國類黃酮含量比較測試

檢驗蜂膠常用的8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