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蜂膠具有多元的功能成份

蜂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主要含有芬多精、蜂膠多酚、類黃酮、微量元素、有機酸及多種酵素與維生素等成份對人體與植物都很有益處.

台灣綠蜂膠含有高抗氧化能力的異戊二烯類黃酮

源自於造物主的精妙的創造,植物經由吸收二氧化碳、水及陽光,合成出豐富的糖類、脂質、植化素系統與纖維素.

台灣綠蜂膠的成分具有相當高的商業應用價值

主要在於可萃取的類黃酮含量高達60%以上,對神經系統有幫助的異戊二烯類黃酮(PPL)更是含量中的主要成份.

國內外蜂膠相關研究期刊分享

蜂膠的修護功能很多元,特別是用於疾病的改善,在此我們整理並分享台灣及國外關於蜂膠的研究報告.

台灣原生綠蜂膠產品化應用

綠蜂膠富含修護功能的類黃酮很適合製作成簡易的保養品用,我們提供如蜂膠膏、蜂膠護唇膏、蜂膠乳霜…等DIY配方及做法.

顯示具有 多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多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台灣綠蜂膠PPLS的指紋與身件證

 每個人都特定指紋及專有的身份證,

而原子、分子與各種物質都有身份,
從何而來,那就是用科學檢驗工具,
商品供應商應當擁有自我檢驗能力與技術,
可以透過鹼液比色、HPLC 及薄層分析,
結合科學期刊驗證台灣綠蜂膠的成份結構。


TP:台灣綠蜂膠
BP:巴西綠蜂膠
CP:加拿大蜂膠
BGP:巴西綠蜂膠


薄層分析TLC是科學界常用,且具有公信力的分析方法,所應用原理有2個,一個是依化合物對有機溶劑的親合力差異,在層析片上可分離,而且各個成份移動位置不同,第二是運用多酚物質吸收光紫外線的特性觀察黑點越深表示含量越高,因此可以知道三件事
1. 組成分的分布指紋(=身份證) 2. 分析成份的親水性 3. 推估各成份的含量

而HPLC可進行分離物質的組成份,使用原理與薄層層析是相同的,呈現方式為光譜圖



多酚很常聽到用2張看懂它這個專有名詞

苯公認是致癌物質,有人戲稱為烏龜殼,一般看到這成份會敬而遠之,但是含苯環物質在人體確無所不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實際上苯與氧-氫可以經過酵素催化生成酚,而這個成份與雌激素有 1/4是相同的,所以在人體中會發生干擾雌激素及DNA合成的生理機能,當無法修正錯誤時就會引發病變。
致於酪胺酸及苯丙胺酸都是人體必需胺基酸,其中酪胺酸是多巴胺及黑色素的前驅物,所以看起來單純的苯酚對人體是有害的,但是多了官能基的苯酚則是人體所需要的,且可以進行多元的轉換。
那麼什麼是多酚呢?如圖在苯上有一個OH基是單元酚,有兩個叫二元酚,兩個以上就是多酚了,所以在此列出幾個做介紹,有機酸(咖啡酸-咖啡多酚、可可多酚)、單寧酸(兒茶素的前驅物)、褐藻多酚、類黃酮(蜂膠多酚)、聖草酚(檸檬多酚)、花青素(葡萄多酚)。多酚類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常見的多酚化合物有幾萬種:芸香苷、兒茶素、綠原酸、異黃酮、花青素、啤酒花的查爾酮…,科學研究發現普遍具有抗癌、修補、保健的功能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武漢肺炎COVID-19預防、支持性治療到恢復,採取分階段免疫生理學及策略

 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改善 COVID-19 臨床結果的循證策略。基於COVID疾病發展的四個階段:預防、感染、炎症和康復。有新證據表明SARS-CoV-2 病毒可能會逃避先天免疫反應,又可以殺死巨噬細胞。延遲了先天免疫反應和抗原呈遞遲鈍、延遲和減少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激活。因此,臨床策略涉及疾病的早期支持患者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目的是及時性和穩健的提高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

在疾病病理觀察,COVID-19 的死亡風險是由於細胞發炎因子風暴相關的炎症機制的過度和持續上調驅動所造成。因此,第二個臨床策略是預防或減輕過度的炎症反應,以防止發生與高死亡率風險有關的細胞發炎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

免疫系統病原體清除機制的臨床支持涉及固有炎症的免疫反應成分的專一性激活。這使得第一個臨床策略(免疫激活)的目標可能與第二個策略(減輕促炎作用)的目標不一致。這就需要對疾病的時間過程進行辨別,並了解在疾病時間過程的每個階段應用整體策略的哪些組成部分。因此回顧了早期研究的證據和機制的現有文獻,提供一種分階段的方法來支持有感染風險、感染、感染期間炎症不斷升級,以及有陰性後遺症風險的患者,得以進入恢復期。

 


COVID-19 的四個階段

臨床醫生將在 COVID-19 的四個階段之一遇到患者,每個階段都需要自己的關注點。

  • 預防 - 著重於免疫監視效率和炎症基線水平的降低,以在患者被感染時改善結果,
  • 感染 - 強調針對感染的提升免疫力作為,
  • 不斷升級的炎症 著重於抗炎的應對措施, 
  • 恢復——支持側重於解決炎症、抑制纖維化和其他形式的組織損傷、減少功能喪失以及恢復和重新優化功能。由於觀察到患者會復發到炎症升級階段,因此臨床監測必須持續到可能看起來是恢復期的階段。

確定適當的臨床目標和評估實現這些目標的工具的優點,對於臨床結果至關重要。在武漢肺( COVID-19)發展的四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基礎免疫學的知識都是臨床醫生應用的策略和提供信息。因此,臨床醫生必須了解基礎免疫學為臨床決策提供信息,以便對正在展開的臨床過程做出適當的反應。如圖描述整個循環的應對基本結構。對於習慣於與慢性病患者一起工作的臨床醫生,必須認識到急性病固有的不同模式和過程,並且尋求急性護理支持。

 

免疫學框架

COVID-19 中的新證據表明,SARS-CoV-2 病毒對巨噬細胞採用病原體逃避策略,包括延遲巨噬細胞活化以及感染和殺死巨噬細胞。延遲先天免疫反應的能力與宿主感染可在症狀出現前 2  14 天發生的觀察結果一致。在根據總淋巴細胞百分比(未分化組成細胞)對患者進行分層的前瞻性檢查中,在兩個時間點測量,淋巴細胞減少最顯著 (<5%) 的患者死亡率顯著高於總淋巴細胞 <20% 的患者與死亡率相關的淋巴細胞減少症意味著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 (DC) 無法對上皮細胞衍生的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 (PAMP) 和損傷相關分子模式 (DAMP) 做出反應,因此實現最佳成熟以識別並最終呈遞抗原到幼稚的 T 細胞,以參與適應性免疫系統。適應性免疫細胞擴增失敗是淋巴細胞減少的一個主要因素。最初一輪免疫反應的弱點也可能使得當 T 細胞和 B 細胞的擴增,經歷隨後的定時分化收縮時,可能仍然有足夠的病毒留下來使得疾病症狀的激增,被稱為第二波疾病。

在實驗室環境中,SARS-CoV-2 也已被證明會感染 MT-2 實驗性 T 細胞,但不會在其中複製。中東呼吸綜合徵 (MERS) 的一項研究表明,MERS 冠狀病毒在受感染的 T 細胞中誘導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在 SARS-CoV-1 實驗模型中,強大的病毒複製伴隨著延遲的 I 型干擾素 (IFN-I) 信號傳導,產生炎症反應和肺免疫病理學,從而降低存活率。早期 IFN-I 給藥改善了免疫病理學,表明在感染過程的早期支持有效的免疫反應可能是有用的。

 SARS-CoV-2 感染中,如果巨噬細胞和 DC 在啟動有效抗原呈遞以激活適應性免疫系統之前就被病毒破壞,那麼病毒載量最高的那些細胞的表現可能最差。預計更高的病毒載量會破壞更多的巨噬細胞和 DC,並更果斷地抑制戰勝病毒所需的免疫激活。正如所觀察到的那樣,這可能有助於理解為什麼衛生保健工作者由於反復接觸受感染的患者而可能暴露於大量病毒載量中,因此患嚴重疾病的風險更大。

除了針對社會隔離、消毒和相關方法的適當措施外,該觀點還表明支持有效激活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易感染的個體在感染前,還是作為對受感染個體的早期干預。然而,針對病原體的每一種免疫反應都固有地伴隨著炎性細胞因子活化的逐漸增加。此外,對宿主組織的損害還導致嗜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元件的補充募集到感染性損害的部位。這種反應有利於病原體清除。但是,如果有利於炎症過程消退階段的信號化學反應未能將趨勢轉向消退,它也可以驅動更多損傷、更多趨化性以募集免疫元素,並創造炎症循環激活的潛力。這種上調循環涉及炎性細胞因子化學及其相關的後遺症,如過氧化物質的產生和氧化壓力激增,可能導致 COVID-19 疾病的死亡,其特徵是細胞發炎因子風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和其他無法控制促炎症相關的因素激活。

當前還有一個問題,即是否應將嚴重形式的 COVID-19 患者肺部觀察到的情況描述為 ARDS。許多急診科和重症監護室的醫生報告說,他們的大多數嚴重感染患者的肺部並不像 ARDS 那樣僵硬,但在屍檢時幾乎所有人都存在廣泛的微血管損傷。這些觀察結果與本文 NETosis 部分描述的微血管血栓形成機制一致。對此理解正在不斷發展,並認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細節將變得更加清晰。

當患者感染 SARS-CoV-2 的時間過程開始轉向炎症的上調和肺、心臟、腎臟或其他器官或組織的損傷時,護理重點可能需要從強調支持免疫系統激活強調過度炎症反應的下調。一方面與抗病原體免疫反應不足相關的挑戰,另一方面與抗炎免疫反應相關的挑戰已經過審查。因此,必須注意分階段護理和支持 SARS-CoV-2 感染患者的方法,重點是在疾病過程的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戰略支持。

中心任務

在用於抗病毒監測的早期充分免疫激活與維持支持宿主存活的安全炎症水平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完全解決促進輕度疾病進展的關鍵。如果炎症過程變得足夠活躍,由此產生的肺損傷會產生更多的組織碎片,這些碎片構成 DAMP,這將導致進一步的炎症。如果該強化循環變得足夠活躍,患者可能會進入細胞因子風暴、呼吸窘迫症(ARDS)、感染性休克、心臟或腎臟損傷以及與 COVID-19 死亡風險相關的其他因素。

免疫系統對病原體作出反應的過程包括固有的炎症作用。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炎症不是一個簡單的上升和下降的過程,而是相互關聯的過程的編排,其編排通常包括激活的化學反應以及消退調節,過程中涉及許多因素,決定總合的結果。任何和所有刺激、激活和增強免疫系統識別和殺死任何病原體(包括 SARS-CoV-2 病毒)能力的方法都必須涉及免疫系統產生細胞和生化反應,不限於但包括適當的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免疫系統是一個深度互連的反饋迴路系統,平衡(蛋白酶/抗蛋白酶;氧化/抗氧化)和補償過程(炎症/炎症消退)。無法避免這種影響。

充分激活> 適當的免疫反應 > > 病原體根除和触發分解階段化學 > 分解

過度活化> 上皮和內皮組織損傷 > DAMPs/PAMPs > 進一步產生炎性細胞因子 > 免疫元素(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流入增加 > 更多損傷 > 循環(無法解決)

因此,任何涉及支持抗病原性免疫反應的臨床干預都需要引入並保持洞察力,因為過度的炎症激活或偏向氧化應激的風險可能會驅使患者表達潛在的過度炎症反應。對於每一位患者,都有一個動態的、多因素的方程來決定他們相互關聯的系統的狀態,例如具體的炎症過程(本身是多因素的)、分解化學和其他調節機制的有效性,以及他們總體的宿主防禦反應——所有這些都是針對任何合併症或既存狀況/疾病的背景。在臨床環境中製定方法時,需要有洞察力地解決這組變量。對於一些患者來說,對特定係統進程的擔憂可能無關緊要。對於那些因 SARS-CoV-2 感染可能因更具侵襲性或廣泛性的疾病而產生大量發病率和/或死亡風險的人來說,過度的炎症激活是一個需要一致、高度臨床關注的問題。由於有些情況下,年輕、健康、健康的患者死於 COVID-19,這種辨別力必須適用於每一種情況。

整體而言,除了預防措施的執行影響病情的發展,其中隔離可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而接種疫苗與提升抵抗力則是與病毒進行直接的對決,避免病情的發展,而對於感染患者,輔助支持性的藥物與補充品是應當的,而異戊烯基化合物、類黃酮、蜂膠、薑黃素、DHA、多酚、阿特比靈C、有機酸與植物固醇 …等等具有抗發炎與平衡免疫反應的天然物,以降低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其功能長久以來已被確認,而且副作用低,取得門檻也低,因此在護理支持與提升修復機能的替代方案方面是值得推廣的。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蜂膠補充劑應用於乳癌放射治療具有抗放射與防護效果

游離輻射廣泛用於癌症治療。然而,使用輻射的局限性之一是其對正常組織的毒性作用。通過需使用清除放射線產生的自由基的放射性保護劑,可以部分地減少對正常組織的輻射損傷。近來,為了改變輻射效應,植物來源潛在藥物的開發有所增加,優勢在於比合成化合物有較低或無毒性,副作用最小。蜂膠是由多種營養物質所的組成,並含有大量多酚物質的營養產品。功能性成分主要為類黃酮和酚酸是多酚類化合物,它有廣泛的生物學特性,因此對無毒性藥物的開發方面,科學家們對於蜂膠應用的興趣有逐年的增加。
在2003年埃及地區,M. T. Khayyala等7位研究員,取得一次臨床的研究,主要在評估乳腺癌(BC)患者接受放射治療與蜂膠補充劑的抗放射與防護效果。
受試者和方法:本研究共納入135例受試者,分為三組:
第一組:45例健康女性作為匹配年齡的對照組。
第二組:45例化療接受乳腺癌患者並經過放射治療。
第三組:45例化療接受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加蜂膠補充劑。
從乳腺癌患者組(放射治療前後)收集兩份靜脈血樣品,和一個來自匹配對照的血液樣品。通過鹼性彗星標點分析試驗評估單核細胞中的DNA損傷。分離血清以通過免疫吸附測定(ELISA)測量核糖核酸還原酵素M2亞基(RRM2)。丙醛(MDA),總抗氧化能力(TAC)和鐵
分析方法。將1ml血液樣品收集到EDTA管中以進行完整的血液圖像分析。



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BC患者經過放射治療後細胞核受的彗尾參數均有顯著增加。而在補充的患者組中蜂膠加放療,蜂膠有能力顯著減少輻射誘導DNA損傷。關於RRM2亞基,發現雖然放射治療顯著下調RRM2蛋白,但仍顯著高於正常對照值。
另一方面,在放射治療期間蜂膠的補充導致了RRM2水平顯著下調,處於正常對照水平。此外,放射治療伴隨著血清MDA的顯著增加蜂膠補充加放療後血清TAC明顯降低,血清MDA和血清TAC明顯改善。關於血清鐵和血液學參數包括血紅蛋白(HB)濃度,白血球(WBC)和單獨放療後血小板計數顯著降低放療後加蜂膠,這些參數顯著增加並成為在正常對照水平內。
結論:用放射治療補充蜂膠提供了很好的抗幅射效果,可以降低乳癌的患者受到游離輻射引起的DNA損傷,經測量能保護白血球細胞並抑制RRM2過度表達。此外,蜂膠有益效果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鐵的消耗利用率及血紅蛋白的再生效率。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蜂膠用於治療皮膚與慢性傷口的臨床研究

史蒂·謝勒:使用蜂膠治療慢性不癒合傷口的臨床研究的先驅

摘要
數百年來,慢性不癒合的傷口對醫學構成了嚴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治療這種傷口是一個昂貴的,更不用說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以下文章描述了謝爾教授在使用蜂膠治療慢性非癒合傷口方面取得的成就。作者的目的是提出與使用乙醇提取物蜂膠相關的結果,治療燒傷患者,靜脈性潰瘍,局部骨壓潰瘍,化膿性骨炎和關節炎,化膿性術後局部傷口並發症,以及感染創傷性傷口。

烏克蘭的Stan Scheller教授出生於1928年1月7日在利沃夫。當他是一名學生時,他在1950年開始擔任弗羅茨瓦夫醫學院微生物系(1950-1953)的Ludwik Hirszfeld教授領導下的初級助理工作。然後在Rokitnica Zabrze的西里西亞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中,他首先擔任助理(1960-1962),後來擔任導師(1962-1971),助理教授(1971-1985),副教授(1985年) -1997),最後是教授(1997-1998)。從1976年10月1日起,他成為微生物學系主任,並繼續進行科學和學術工作,直到1998年10月1日退休。

關於Scheller在蜂膠應用中臨床治療所獲得的成就與蜂膠使用在慢性傷口治療中的實施經驗。
源自於1966年,Stan Scheller決定對蜂膠進行研究。他發現並描述了自己製備蜂膠乙醇提取物(EEP)的方法。所採用的蜂膠產地位於波蘭南部(喀爾巴汗,NowyS?cz地區),從蜂巢中以手工收集,蜂膠在加工前保持乾燥。在95%(v / v)乙醇中,在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在37℃下萃取4天,並偶爾搖動。然後將乙醇提取物通過Whatman4號濾紙過濾,在60°C 時將蒸發器切換為減壓方式濃縮。

基本上能夠檢查其生物學特性。他設計蜂膠萃取的方法,產出含蜂膠的溶液使用在19個菌株上,並證明了其對革蘭氏陽性菌有防腐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該提取物的名稱已經在全球科學文獻中得到普遍的認可。勒教授也是第一位將蜂膠乙醇提取物使用在潰瘍和慢性未癒合傷口的治療。

慢性傷口,包括壓力性潰瘍,慢性腿靜脈潰瘍,糖尿病足潰瘍,燒傷和其他類型的傷口癒合,在急性和社區環境中都是常見的。這些傷口的治療包括許多策略,包括清創,使用各種傷口敷料,抗菌劑,物理治療,或其他局部治療方法。

還值得一提的是蜂膠是由蜜蜂Apis mellifera從樹上收集的樹脂物質,它將其用作蜂巢中的建築物和絕緣材料。此外,蜜蜂不僅可以使用蜂膠作為建構蜂巢的材料,還可以作為在蜂巢中保持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材料。雖然各地的蜂膠化學成分不同,但蜂膠通常包括約10%的精油,5%的花粉和15%的各種有機多酚化合物,包括類黃酮和酚酸具有殺菌與抑菌的效果。

蜂膠被廣泛應用於皮膚科,對於在傷口癒合,燒傷和局部潰瘍治療,癒合時間縮短,傷口收縮增加和組織修復加速等方面都很有成效。

與蜂膠相關的以下有益方面是可以積極影響傷口癒合過程的治療性質。此外,體外抗菌活性進行了驗證針對其從所述蜂膠化合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導致,主要的功能成份為生松素和高良薑精黃酮。

1975年中描述了根據Scheller方法製備和蜂膠應用於臨床療效的第一次分析,而臨床應用的對象方面包括開放性和慢性非癒合傷口的病例,在1972年至1974年期間接受治療的100例患者,在Bytom的2號醫院皮膚科,Bytom的西里西亞醫學院普通外科診所,以及Bytom的西里西亞醫學院骨科外科診所。關於上述小組的研究由Kubacka博士在Scheller教授的領導下進行。目標群體進行臨床評估,共12例燒傷患者,30例靜脈硬化潰瘍,10例伴有局部骨壓潰瘍,23例為化膿性骨炎和關節炎,15例為化膿性術後局部創傷並發症,10例為感染創傷性創傷。所有100位患者,在Kubacka博士博士提出的研究中描述。論文在以前的皮膚病學,矯形外科醫院和/或外科醫院都沒有成功治療。根據傷口病因,疾病的持續時間見表1。接下來是根據Scheller的詳細方法和經驗,所有患者都用3%乙醇蜂膠溶液處理,由瑞士西北Zazrze的西里西亞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製備。此外,患有骨炎和瘺的患者每天進行傷口沖洗,直到做完整個治療過程,並評估結果

表格1
在Kubacka和Scheller患者隊列中,該組的特徵和傷口治療的結果。




前面提到的和臨床上證實,蜂膠是說,有幾種治療性質,如抗菌,抗炎,癒合,麻醉劑,抗癌,抗真菌,抗原生動物,和抗病毒活性。值得一提的是,謝爾教授進行研究時,發現蜂膠含有多種微量元素:26.5mg / kg的銅,40mg / kg的錳,灰分含有鐵,鈣,鋁,釩,鍶和矽。維生素如B1,B2,B6,C和E,和一些脂肪酸,還包括一些酵素。

此外,勒教授等人發表了一些關於生物學性質以及蜂膠對軟骨組織的臨床應用,骨組織的再生作用,以及牙髓再生。他也成功地使用EEP治療難治癒的傷口治療。歷經幾年,有許多研究與報告證實了他將蜂膠應用在傷口治療上成效的研究。

此外,Khayyal等人研究報告中,蜂膠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炎性質,並且在急性和慢性炎症模型中成功地減少了水腫。類似於Kubacka和Scheller組的患者,也觀察到高濃度的蜂膠溶液在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的應用,可能是由於其抗氧化,抗炎和抗微生物作用而具有治療的成效。

蜂膠也被用於治療其他作者的皮膚損傷如燒傷,傷口和潰瘍。除了上述之外,Morels和Garbarino使用了改良型的蜂膠配方,並且在有或沒有感染的傷口的情況下獲得了非常令人滿意的提升。快速改善及縮短癒合時間,降低敗血症並發症的數量。早期形成肉芽組織後,第4天和第5天之間的癒合狀況是明顯的。臨床上也觀注到其抗菌能力,其中傷口的感染性組織液快速消退。

在Kurson發表的研究中,使用軟膏形式的蜂膠提取物治療了64位年齡在23至98歲之間的脛骨皮膚潰瘍患者。軟膏每天應用於潰瘍區域,其也用抗生素軟膏外周治療。治療持續4-12週。在治療結束時,84例治療患者中有19例未發現糜散性潰瘍的臨床症狀; 在另外19例中觀察到局部病情的臨床改善。

蜂膠也被用於感染傷口的醫院病人的另一次試驗。蜂膠提高傷口癒合率,減少局部感染嚴重程度。4天內消除了一半以上的感染性細菌。蜂膠不會產生抗生素耐藥菌株。

對現有文獻的回顧清楚地表明,每年都會出現關於蜂膠對傷口癒合過程的影響的論文越來越多。蜂膠活性的機理已經在臨床和分子水平上進行了研究。因此,可以清楚地指出,斯坦謝爾教授關於蜂膠對癒合不良和慢性非癒合傷口影響的研究證明對科學非常重要。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何謂植化素及類黃酮

植物與動物一樣,在生物體內完全是由各種化學物質所組成,植物化學物質(Phytochemists來自於希臘文,意思為“植物”)簡稱為植化素,來源是植物通過初級或次級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 他們通常在植物體中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並且植物生長中具有促進生長、或抵禦病原體或捕食者…等作用。

植物化學品通常被認為是研究化合物,而不是必需營養素,因為證明其可能的健康影響尚未確定。研究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可分成六大類:包括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有機硫化物、酚酸類、植物性雌激素(異黃酮)及其他。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最被提起的,根據其類似的化學結構進一步分成幾組,如花青素,黃酮,黃烷酮和異黃酮,和黃烷醇。黃烷醇還被分類為兒茶素,表兒茶素和原花青素。而蜂膠因產地與植物的來源不同,也擁有相高的比例(約1~65%)存在單一成份,是植化素優質的取得來源。

植化素對健康的好處
依據天下文化《植物營養素的力量》的文章指出,植化素是人體健康的好幫手,被譽為「21世紀的維他命」,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證實,對人體有下列防護功效:
1.抗氧化、抗發炎
2.減緩老化
3.防癌抗癌
4.調控基因表現
5.避免肥胖
6.調節免疫、抗過敏
7.預防心血管疾病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蜂產品概論

蜜蜂的生態及相關的蜂產品
蜂群中分三個階級,包括蜂王一隻,數百隻雄蜂及數萬隻的工蜂所組成的,蜂王的壽命一般能活到3~5年,牠唯一的食物是蜂王乳。



雄蜂唯二的工作是傳宗接代及食用蜂巢內的食物,壽命約100天。工蜂成蜂的壽命約45~60天左右,這數十天之內,工蜂必須做完蜂巢所有內外的工作,不過工蜂可都是按部就班,工蜂前半生主要擔任巢內工作,可稱之為『內勤蜂』,而後半時期從事野外採集工作,又可稱為『外勤蜂』。
內勤蜂所擔任之工作非常多樣,包括清潔巢房、儲存食物;擔任飼育幼蟲之工作,會分泌蜂王乳,餵飼蜂群內各個階級的幼蟲,清潔蜂箱、搬運死蜂、清除廢物出巢,裝卸花粉、釀製花蜜等,內勤的功作在第12天進入尾聲,蜜蜂腹部的蠟腺功能發展完成會分泌的蜂蠟,建造或修補蜂巢。
工蜂的成蜂後第15天的工作則為巢外採集。每日飛行於花叢與巢箱間,從植物上吸取花蜜、花粉,或從水源處取水回巢,以供應巢中所需之食物,因此可想而知我們所取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工蜂來完成的。

蜜蜂產品及特色簡述
蜂王乳:含有癸烯酸,具紓敏及維護細胞健康的作用
蜂蠟:天然的乳化劑,具有保濕及抗菌的功能
蜂蜜:天然糖份的來源,具有保濕功能、紓緩及抗氧化的作用,是中藥丸的主成分
蜂花粉:天然綜合維他命,微量元素鋅硒銅鎂必需胺基酸含量不亞於人工補充品
綠蜂膠:含有類黃酮,可抗自由基、抗氧化及維護細胞健康
蜂毒:具活化免疫力、止痛功能、活化肌膚功能
雄蜂子:含有癸烯酸,具紓敏及維護細胞健康的作用


【蜂王漿】
又稱蜂王乳,青年工蜂成蟲後5∼10 日齡下咽喉腺和大顎腺發育成熟,將食用花粉與蜂蜜消化再轉化所分泌的營養物質,主要供為蜂王的終身食物及養育工蜂幼蟲,而蜂王終身食用王漿,其壽命比工蜂長達50 倍以上
蜂王漿的成分 含量
脂質 6%
癸烯酸 1.4-2.2%
蛋白質 11-14%
運用蜂王漿富含的維生素及癸烯酸等珍貴成份,具有優異的修護及保濕功能,強化肌膚細胞的健康與觸感。
產品項目
蜂王漿緊緻精華霜:膠原蛋白結合五胜肽,緊緻細紋
蜂王漿回春精華霜:結合保濕、緊緻、嫩白多功能精華霜
蜂王漿晚安凍膜:好吸收、滲透力佳,讓保養無時差
蜂王漿修護凝露:結合蘆薈成分具有保濕、嫩白的功能
蜂王漿美白霜:搭配草本美白植物成份,讓肌膚嫩白有緻
蜂王漿保濕精華乳:多元保濕成份,讓肌膚嫩白


【蜂蠟】
蜂蠟是蜜蜂腹部8個蠟腺所分泌的油溶性的小蠟片,經過蜜蜂的喙腺所分泌的酵素塑形,再進行堆疊出六角形的蜂巢,因此蜂除了脂肪醇與脂肪酸之外,還有豐富的喙腺激素。
蜂蠟的功能
1) 天然的乳化劑.
2) 具有優異的保濕功能.
3) 抗菌的功能.
蜂蠟系列
蜂蠟的應用相當多元,與植物油搭配可以製作成膏劑、霜劑與乳液商品,強化保濕特性及穩定性,特別蜂蠟當中的喙腺激素,更可以輔助商品的修復功能。

相關商品
1) 蜂蠟護唇膏
2) 蜂蠟草本紓緩膏
3) 蜂蠟足部修護霜
4) 蜂蠟保濕滋養霜


【蜂蜜】
蜂蜜來自於蜜蜂所採集花蜜,工蜂為不同的開花植物飼養食物和收集花蜜。當它們在花粉袋內攜帶花蜜時,它與專門的酶混合。返回蜂巢後,工蜂將口蜜從舌頭轉移到另一名工作人員的舌頭上,在那裡,花蜜的液體蒸發成蜂蜜。經過消化系統與喙腺酵素結合之後,再帶回蜂巢之中儲存,因此含有天然的單醣及多元的酵素成分,具有抗氧化及保濕的特性。

蜂蜜的主成分:
單醣:如葡萄糖、果糖,具有保濕的功能
酵素:超氧岐化酶、澱粉酵及生長激素…等
蜂蜜系列保養品
擷取蜂蜜天然的保濕及酵素成分,提供給肌膚充分的濕潤度,讓肌膚擁水感,做好調理的第一步。
蜂蜜相關商品
蜂蜜保濕精華霜:蜂蜜搭配天然保濕成分,讓肌膚柔嫩有緻
蜂蜜保濕露:多元保濕成份與蘆薈等草本植物萃取,讓肌膚保濕透亮
蜂蜜保濕精華乳:水感好吸收,深層滋養強化保濕度,改善冬季皮膚癢等問題
蜂蜜保濕凍膜:蜂膠結合蘆薈萃取等草本植物成分,紓緩敏感、肌膚不適等問題

【蜂花粉】
蜜蜂從植物花藥中收集花粉,將其與唾液腺或花蜜的少量分泌物混合,並將其置於位於其後腿上的稱為花粉籃,再帶回蜂巢中儲存,它是蜜蜂群體蛋白質的唯一來源,有約250種物質,包括氨基酸,脂質,維生素,大量和微量營養元素以及類黃酮,被稱為自然完美食物。
營養成份被充分的分析,含有23%蛋白質(含10%9種必需氨基酸),5%脂質(包括必需脂肪酸)2%酚類化合物(含黃酮類)1.6%的礦物質(包括鈣,磷,鎂,鈉,鉀,鐵,銅,鋅,錳,矽和硒等28種微量元素)0.6%水溶性維生素和酸(包括B1,B2,B6和C)0.1%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E和D)
製作成保健食品相當的合適


【蜂膠】
所謂的蜂膠,蜜蜂採集嫩芽或樹木的傷口所分泌的汁液,與蜂蠟及唾液調合而成的塊狀物,含有類黃酮、蜂膠素、多元酚、維生素、花青素及芬多精…等,具有很強的修補、抗菌、抗氧化的功能主要的作用: 修補傷口, 抵禦細菌、真菌和昆蟲,提升免疫力


●  植物多酚、類黃酮及植物固醇等,具抗氧化及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以強化肌膚的修護能力
●  減紓肌膚不適感具抗氧化作用及有助膠原蛋白合成,以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
產品項目
蜂膠緊緻精華霜
蜂膠的抗氧化與多胜肽成分,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讓肌膚緊緻
蜂膠紓敏修護霜
多元草本植物萃取,強化肌膚免疫機能,減緩皮膚敏感問題
蜂膠修護精華乳
水感好吸收,深層滋養強化保濕度,改善冬季皮膚養等問題
蜂膠修護凍膜
蜂膠結合蘆薈萃取等草本植物成分,紓緩敏感、肌膚不適等問題
蜂膠洗髮乳
修護頭皮紅腫、敏感等問題


【蜂毒】
蜂毒是由蛋白質及多肽類(peptides)混合而成,主要的化合物是蜂毒肽(melittin)、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等,具活膚潤澤的特性。
蜂毒的主要成分 含量
蜂毒肽 11-14%
透明質酸酶 6%
採用蜂毒的多胜肽成分,具有類蛇毒血清的功能特性,結合獨家的草本紓敏成分,調整展現蜂毒的特性,並具有緊緻肌膚,撫平細紋的功能
產品項目
蜂毒緊緻面膜:蜂毒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可以緊緻細紋
蜂毒撫紋精華霜:活化肌膚的循環基能,讓細紋自然消失
蜂毒活膚精華液:讓肌膚紅潤,亮麗有光澤
蜂毒緊緻凍膜:清爽透氣好吸收撫平臉上細紋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手搖茶飲茶多酚檢測-DIY簡易版



要知道喝的茶飲料不管是包裝茶飲、手搖茶或自己泡的茶葉,最主要的是要攝取茶葉中茶多酚、兒茶素、茶紅素…等,來提振精神及提升抗氧化能力,但大眾要知道喝的茶飲料有沒有茶多酚,多酚含量有多少或是哪一家的比較多,或許是科學太過進步,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檢驗單位來分析,然而單一品項的檢驗費用動不動就是35000元起跳,這都可買100杯了。
現在不用那沒麻煩了,綠蜂膠先生因為一個巧合加上好奇心,發現了簡易的DIY茶多酚檢測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透過茶多酚在鹼性環境呈色的反應,就可以知道手搖茶與自己喝的茶葉飲料中,是否含有茶多酚,並且只要簡單的步驟就能看個明白,顏色越紅含量越高,不需用檢驗分析儀器就可以自行比對,影片中提供的資料有:
實驗對照:5%茶葉水萃及20%茶葉酒精萃取
準備素材:高山茶、45%氫氧化鈉、石蕊試紙、白開水、滴管、燒杯
原理:多酚物質在鹼性環境下的呈色效應
材料成本:300元,操作成本3元/次
可操作次數:50~100次 所以產品顏色深不代表含量高,而在於用水煮或浸泡就萃取出茶多酚,再透過簡易檢測比對就可以知道含量高低。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蜂膠的用途與功能

蜂膠在國際中有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天然的蜂膠所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並且已被驗證具有相當廣泛的生理與藥理活性,主要可分類如下:

一、抗菌活性:蜂膠有含有機酸與多酚物質,能殺死棘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肺炎…等,因此有協助治療抗藥性的病菌所造成的疾病。

二、抗黴菌作用:蜂膠內所含的咖啡酸、苯基香豆素酸,均具有明顯的殺黴菌作用,對於經常感染白色念珠菌、灰指甲所引起的黴菌,蜂膠能透過內服與外用來發揮抑菌效果,並且改善相關病症的問題。

三、抗病毒活性:依研究結果顯示蜂膠具有抗病毒的功能,可以穩定人體基因的聚合作用,能抑制病毒的不正常的DNA及RNA合成,因此可以應用於抗流行性感冒…等,進而降低病毒、單純疱疹2型病毒的活性。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44711309001871

四、提升免疫力:透過HIV病毒的體外試驗研究報告,細胞培養物中添加蜂膠萃取66.6μg /ml,能抑制第一型後天人之免疫缺乏病毒的活性達98%,因此換算單位後成人每日攝取0.5g/70kg對於免疫力的提升是有幫助的。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874105003740

五、消炎活性:發炎過程部分是細胞受損,白血球會釋出氧化物質,清理組織,一部分是體內敏感物質增加,細胞會主動釋出前列腺素引起發炎反應,進行消毒反應,通常多酚及不飽和脂肪酸能減緩與抑制環氧合酵素形成前列腺素,並且清理過多的氧化物,所以蜂膠的組成分能促進細胞的生理環境更健康。

六、護肝活性:依據巴西蜂膠萃取物的研究,透過HPLC進行純化分離後,將高純度的單一成分應用在人類肝腫瘤細胞上,觀察結果指出的蜂膠裡的雙酚化合物具有殺癌細胞毒性,有效的人類肝腫瘤細胞凋亡,並且對於肝硬化的星狀細胞有很好的穩定效果,此外可以降低肝臟解毒作用的負荷。

七、抗腫瘤效果:研究巴西蜂膠萃取物的指標性成分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被發現很強的抑制腫瘤的作用,對於人體中產生過氧化氫過量的,而觸發的白內障或各種癌細胞病變。 CAPE可抑制人類白血球所釋出的氧化物,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八、抗老化:蜂膠豐富的組成分,多酚、微量元素、維生素,對於人體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防止過氧化物於,調節體內過氧化物的形成,減少膠原蛋白、細胞、血管組織與神經系統被破壞,細胞分化正常,並且減緩於飲食及環境刺激體內過氧化物的形成和自由基溢出,自然防止老化。

九、強化腦神經系統:經由台大的研究團隊發現台灣的綠蜂膠含有異戊二烯類黃,對於神經細胞及神經的突觸有很強的修補作用,並且推論出對於腦細胞凋亡所造成的老人癡呆症、阿滋海默症有很好的抑制或減緩效果,另外突觸的連結強化,相對的在記憶能力與學習上也有幫助。

十、提升血液循環系統:人體的血液及血管是運輸養分與氧氣最重的組織,而年紀增長血管的細胞老化加上自由基的攻擊,相對提升了血管硬化、血栓、微血管破裂的危險,蜂膠的修補與活化特性,與抗自由基的效果,在功能上與銀杏萃取成份有相同的效果,能提升血管細胞的強度與穩定化,血液循環系統自然更健康 。

十一、預防老人斑的形成:在人體內有足夠量超氧化物轉移酵素,年紀輕的時候含量充足,可將體內各種代謝過程中所產生自由基快速清除;隨著年齡增加至 35歲以後,體內的抗氧化酵素產能逐漸衰退,使得過氧化物及分解清除不完全,容易造成自由傷害細胞與組織,增加更多的自我修補的能量,因而增添許多有關老化的疾病,如容易口瘡、老人斑、傷口修補時間延長、心肺功能減退。其中皮膚表面斑點的形成往往是比體內器官的傷害更早顯現,透過適度的補充抗氧化物質,增強清除自由基,可保持青春健康、擁有活力的生活品質。

十二、預防蛀牙:在口腔的商品中蜂膠萃取物具有一席之地,不僅在於蜂膠的多酚成分具有抑制疼痛感的功能,也能有效的抑制口腔中微生物,並且降低菌體之葡萄糖基轉移酵素的活性,使澱粉、醣類等不被葡萄糖基轉化成葡聚糖,自然減少牙斑的產生,而達到防止蛀牙的作用。

台灣蜂膠與巴西蜂膠的生化成分及功能比較

據研究顯示,蜂膠具有抗癌、防癌、抗氧化、免疫調控、抗菌、抗病毒及抗發炎等活性。而這些活性成分以生物類黃酮或稱為多酚類化合物為主,這些化合物大多來自於植物,蜂膠中最主要的有效成份,為特殊的有機酸(阿魏酸、咖啡酸)、雙帖類及生物類黃酮等皆存在於樹脂部分,可協助人體組織細胞進行抗氧化、抗發炎、抗組織胺等作用,且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組織修復、再生的功效,因此對於冬季癢、乾癬、濕疹、富貴手…等皮膚問題都能有效的改善。

經分析蜂膠的生化組成分有六大類
 多元酚:將消除自由基保護細胞的健康具有麻醉功能
芬多精:屬於烯萜類物質,有芳香特性,可抑菌、抗自由基
類黃酮:保護基因之完整性,可是類生長素,研究指出是治療皮膚燒傷主要成分
有機酸:天然的抗生素和抗真菌屬性,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維生素:又種為輔酶,促進人體機能新陳代謝的正常
礦物質: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穩定細胞裡酵素的活性 

台灣的綠蜂膠,在國際上榮獲保加利亞蜂膠權威肯定與證實,具抗腫瘤及抗氧化的功能。在抗氧化酵素方面,台灣綠蜂膠、巴西蜂膠添加於細胞株的培養基,發現台灣綠蜂膠的抗氧化酵素(GSH、catalase)效價均明顯高於巴西蜂膠,可見台灣蜂膠具有優越的抗氧化活性。


台灣綠蜂膠
巴西蜂膠
澳洲蜂膠
大陸蜂膠
備註
金色葡萄球菌
抗菌效力(μl/ml)
19
160
45
320
數字低表抗菌能力越好
乙醇萃取可用比
6580
4755
27.5
3647
萃取比越高表示可利用率高
滴劑顏色
茶黃色
褐黃色
紅棕色
呈現黑色
黃中帶微綠表是品質佳
CAPE( mg/ml)
2.1
0.5
?
2.5
具抗癌效果,含量高效果好
類黃酮含量(mg/g)
462
187
?
?
抗氧化力的指標,
抗氧化酵素活性
78
52
?
50
值高越好
抗癌功能
?
 細胞實驗分析


參考資料

1 英國牛津期刊,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 29-32.
2 宜蘭大學-應用動物系陳裕文副教授-蜂產品食療價值
3 苗栗區農業專訊 第43期

綠蜂膠-三國類黃酮含量比較測試

檢驗蜂膠常用的8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