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蜂膠具有多元的功能成份

蜂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主要含有芬多精、蜂膠多酚、類黃酮、微量元素、有機酸及多種酵素與維生素等成份對人體與植物都很有益處.

台灣綠蜂膠含有高抗氧化能力的異戊二烯類黃酮

源自於造物主的精妙的創造,植物經由吸收二氧化碳、水及陽光,合成出豐富的糖類、脂質、植化素系統與纖維素.

台灣綠蜂膠的成分具有相當高的商業應用價值

主要在於可萃取的類黃酮含量高達60%以上,對神經系統有幫助的異戊二烯類黃酮(PPL)更是含量中的主要成份.

國內外蜂膠相關研究期刊分享

蜂膠的修護功能很多元,特別是用於疾病的改善,在此我們整理並分享台灣及國外關於蜂膠的研究報告.

台灣原生綠蜂膠產品化應用

綠蜂膠富含修護功能的類黃酮很適合製作成簡易的保養品用,我們提供如蜂膠膏、蜂膠護唇膏、蜂膠乳霜…等DIY配方及做法.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蜜蜂生態介紹 PART 2 之蜜蜂三人組

蜂群中分三個階級,包括蜂王一隻,數百隻雄蜂及數萬隻的工蜂。蜂王與工蜂為雌性個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而雄蜂則為雄性的個體,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所以蜜蜂是以女性為主的社會群體。  蜜蜂整個發育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及成蟲期。三個階級不但發育時間各有不同,在蜂群中的生活史與職責也各有不同之處,



【女王蜂】的功能:在具有生育的能力之後終其一生的工作就是下蛋,壽命為3至5年

【雄蜂】的功能:在等候新女王蜂出現之前,在蜂巢只做吃喝的工作,不具備生產力,而新女王蜂出世之後完成交尾工作繁殖的工作後就死了,一般生命為100天。

【工蜂】的工作:這是讓人稱頌造物主大能的部分,蜜蜂有如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一般,第一週會先食用花粉與蜂蜜,經消化過後會餵食幼蟲,第四天會分泌蜂王乳餵食女王蜂及雄蜂,在第二週會分蜂蠟築蜂巢,第三週會出外採食花蜜、花粉、蜂膠、水,第四週末期做守衛,直至終了為期60天。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蜂膠萃取液對口腔微生物抗菌效果之研究

蜂膠萃取液對口腔微生物之抗菌效果
口腔有各種變種的鏈球菌及各種雜菌孳生,過度孳生的鏈球菌,會使存在唾液中的葡萄糖基轉移酵素(glucosyltransferasas)活性化,活化型的葡萄糖基轉移酵素會使口腔的蔗糖轉變成不溶水的葡聚糖(glucan),葡聚糖因不容於水,而會逐漸沉著在牙齒上形成牙斑,牙斑越積越多會導致蛀牙形成。
將各種變種的鏈球菌種入玻璃試管內,以 30度角將玻璃試管插入 37 ℃水浴內生長 18小時,結果發現若在試管內添加 400mg/cc的蜂膠,則所有鏈球菌的生長完全被抑制, 18小時後沒有任何鏈球菌細胞沾粘在試管管璧上,而未添加蜂膠的玻璃試管內,則有相當程度的鏈球菌生長。

※蜂膠能抑制口中微生物,預防蛀牙:
口中微生物形成菌落:主要有突變種鏈球菌,蜂膠酒精萃取液可抑制鏈球菌生長 (Streptococcus mutans),蜂膠所含有相當高濃度的良薑黃烷酮(又名松屬素;pinocembrin)、良薑素( galangin) ,具有抑制葡萄糖基轉移酵素 (glucosyltransferasa)活性的作用,可避免蔗糖水不溶性之葡聚糖 (Sucrose glucan)聚積在牙齒上,進而達到預防形成牙斑蛀牙的作用 (Park YK et al., 1998) (Hyun Koo et al., 2000)
另一組的研究中,將葡萄糖基轉移酵素和蔗糖之混合物置試管內,以 30度角將玻璃試管插入 37℃水浴內溫浸 18小時,結果發現若在試管內添加 500mg/cc的蜂膠,則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形成幾乎完全抑制,而未添加蜂膠的玻璃試管內有相當程度的葡聚糖形成。
※鏈球細胞沾黏在玻璃試管璧上之評估各種突變種鏈球菌分別種入試管內 37℃水浴         30度角

加入各種濃度之蜂膠                          不加任何物
 18小時後                                            18小時後
結果:加入 400µg/ml蜂膠之試管 有相當程度生長
幾乎完全被抑制而不生長
於試管璧無任何鏈球菌生長
※蜂膠對水不性溶葡聚糖形成之抑制 (體外試驗)
蔗糖+葡萄糖基轉移酵素

有相當程度之加入 500µg/ml蜂膠,葡聚糖幾乎完全沒有形成 (Hyun Koo et al., 2000),此項初步研究結果可提供的臨床應用蜂膠 500mg/cc相當低的濃度就能有效抑制葡萄糖基轉酵素,而能有效防止蔗糖轉變成會引起蛀牙的葡聚糖。口腔的健康關係到全身的健康,經常以天然蜂膠溶液稀釋後含在口中,能相當有效地防止蛀牙,而使健康獲得更近一層的保健與維護。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何謂植化素及類黃酮

植物與動物一樣,在生物體內完全是由各種化學物質所組成,植物化學物質(Phytochemists來自於希臘文,意思為“植物”)簡稱為植化素,來源是植物通過初級或次級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 他們通常在植物體中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並且植物生長中具有促進生長、或抵禦病原體或捕食者…等作用。

植物化學品通常被認為是研究化合物,而不是必需營養素,因為證明其可能的健康影響尚未確定。研究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可分成六大類:包括類黃酮素、類胡蘿蔔素、有機硫化物、酚酸類、植物性雌激素(異黃酮)及其他。其中黃酮類化合物最被提起的,根據其類似的化學結構進一步分成幾組,如花青素,黃酮,黃烷酮和異黃酮,和黃烷醇。黃烷醇還被分類為兒茶素,表兒茶素和原花青素。而蜂膠因產地與植物的來源不同,也擁有相高的比例(約1~65%)存在單一成份,是植化素優質的取得來源。

植化素對健康的好處
依據天下文化《植物營養素的力量》的文章指出,植化素是人體健康的好幫手,被譽為「21世紀的維他命」,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實驗證實,對人體有下列防護功效:
1.抗氧化、抗發炎
2.減緩老化
3.防癌抗癌
4.調控基因表現
5.避免肥胖
6.調節免疫、抗過敏
7.預防心血管疾病

2017年7月12日 星期三

蜂膠與人體的抗氧化的系統

蜂膠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及礦物質,能協助人體的抗氧化系統運作,
穩定清除人體內的過氧化物質,自然更健康,讓我們看一下專家怎麼說。

擷取文章出處:馬偕紀念醫院 趙 強 營養師http://www.mmh.org.tw/nutrition/chao/064antioxid.htm

  人體內有數種自行製造的抗氧化,是人體對抗過氧化物(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它們可以在過氧化物產生,即刻發揮作用,利用氧化還原作用將過氧化物轉換為毒害較低或無害的物質。不過想以口服的方式補充這些抗氧化是不可行的,因為當它們進入胃時,會被胃酸破壞而失去效用,它們包括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簡稱SOD)、穀胱甘太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簡稱GSHP)、和過氧化氫酶(Catalase),比較資料請見表一。
  這些抗氧化並不是獨力完成氧化還原作用的,它們還需要某些礦物質才能發揮作用。不過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人體對這些礦物質的需要量並不高,雖然是必須的,但若是攝取過量時,反而可能發生中毒的現象,所以不可以補充過量。此外,人體抗氧化的產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因此需要其他抗氧化物質的協助才能避免自由基的傷害。

(一) 銅、鋅

  SOD,可以將毒性高的氧自由基轉變為毒性較低的雙氧水(H2O2)和氧,它存在於粒腺體和細胞溶中,SOD多與銅(Cu)和鋅(Zn)結合成CuZnSOD出現。

(二) 硒

  經由SOD的作用,在氧自由基轉變為雙氧水後,GSHP可以繼續作用在雙氧水上,使之轉變成完全無害的水和氧。不過人體需要硒(Selenium)這種礦物質才能製造GSHP。GSHP主要存在於血液、肝臟、粒腺體、和細胞質中。

(三) 鐵

  除了SOD和GSHP外,過氧化氫也可以藉由鐵質的輔助而將雙氧水分解為水和氧。過氧化氫普遍存在於人體的各組織中。

飲食中的抗氧化物質(Antioxidants)

  在自然的飲食中,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是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事實上還有其他許多物質也具有抗氧化的性質,只是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發現抗氧化效果超過這三種抗氧化物質的東西。接著,我們就來談一談它們。

維生素C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溶於水的物質,因此可以隨著血液和體液散布到身體的各個角落,而她的抗氧化能力也就伴隨臨到。維生素C可以直接與羥基自由基作用,然後產生不活躍的自由基產物,接著可以被代謝成草酸而排出體外。同時,維生素C還可以幫助已經與自由基作用過所產生的維生素E自由基,將她還原成維生素E,此時的維生素C就像與羥基自由基作用一樣,可以在轉變成草酸後排出體外,如此一來,維生素E就恢復了原本抗氧化的功能。所以當維生素C充足時,可以達到雙重的抗氧化效果。

  由於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物質,過多時會排出體外,不能儲存,因此維生素C應該每日補充。由於過量會排出體外的特性,建議讀者在三正餐時多吃深綠、黃色蔬菜,並且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柳丁、葡萄柚......等)。若要以維生素C片補充,則不要一次吃大劑量的維生素C,最好將一天的份量分為數次服用,才可以達到最佳的抗氧化效果。

  雖然衛生署提出維生素C的每日營養素建議量(RDNA)是每天60毫克,這是維持正常身體機能的最低量,若要達到抗氧化的保護作用,可能需要100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

維生素E
  在美國,維生素E的銷售量僅次於維生素C,也是一種良好的抗氧化物質,時常被用來添加在油脂中,以抑制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尤其是當人體的不飽和脂肪被氧化時,若是沒有被即時阻止,將會產生一連串的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使脂肪產生聚合作用,當這些大分子的脂質聚合物沈積在血管壁時,便會使血管發生硬化或阻塞。維生素E主要分佈在細胞膜表面的磷脂質、血液中的脂蛋白(Lipoprotein)和腎上腺中,可以保護各類細胞的細胞膜不受傷害,維持正常功能(如白血球,與免疫能力有關);保護富含脂質的組織(例如大腦等神經組織)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因為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可以除存在體內,因此並不像維生素C一樣需要大量補充,只要維生素C的量充足,便可以將部份被氧化的維生素E還原,恢復功能。

  在各項研究中指出:不同的狀況需要不同量的維生素E,例如400單位(IU)才能達到保護心臟的目的;一般人維持健康的最低建議量約是15~18單位(或是10~12 mg α-TE,RDNA),而為了達到抗氧化等保護作用,需要每日250單位的維生素E,若是吸煙者,則需要加倍的維生素E。
服用維生素E的最佳時機是每餐飯後,因為她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協助。

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不過維生素A並不像β-胡蘿蔔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維生素A過量時可能會中毒,引起噁心、脫髮、骨頭酸痛、倦怠嗜睡,而孕婦服用過量的維生素A可能使胎兒畸型。

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有二種抗氧化能力:

一、可以與脂質過氧化自由基結合而中斷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

二、吸收氧氣因為光線照射(例如在眼睛)而變成的激發氧氣的過多能量,阻止氧化作用的進行。

  β-胡蘿蔔素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深綠、黃色的蔬菜和藻類,其中以紅蘿蔔最具代表性。紅蘿蔔有保護眼睛的效果,不僅是因為β-胡蘿蔔素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對益於視網膜,也因為其中所含有的β-胡蘿蔔素可以消除自由基,可以使眼睛免於形成白內障危機。而且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時並沒有中毒之虞,除了長期大量攝取時(每天吃七、八條紅蘿蔔,持續三個月以上)會使皮膚變黃外,並沒有其他問題。

其他物質
  在天然的食物中,各類的蔬菜和水果是最佳的抗老化(氧化)的選擇。

  他們含有一些自然的植物化學成份(Phytochemicals),例如黃酮類(Flavonoids)、引朵類(Indoles)物質、金雀異黃素(genistein)、蕃茄紅素(Lycopene)等等。表二列出了各種抗氧化物質的成份和他們的來源與效用。

  目前我們對於自由基和抗氧化物質與老化和疾病的關係已經有一些了解,但是實際在面對老化和疾病時,仍然要記得:這些作法必須建立在均衡和充足的日常飲食上,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而有許多未解的疑問,只期待在不久的未來,醫學界可以對這些問題有更突破性的發展,使人類健康長壽的夢想可以實現。

表一、人體自行製造的抗氧化酶 
抗氧化酶存在位置作用
(註一)
輔助因子及其
每日建議量(註二)
輔助因子的
主要食物來源
超氧化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簡稱SOD)
粒腺體、細胞質氧自由基

雙氧水+氧
鋅:
女-12毫克
男-15毫克
(最多不超過50毫克)
銅:2毫克
鋅:海產、肉類、肝臟、
蛋、黃豆、花生
銅:肝臟、肉、魚、蝦、堅果類
穀胱甘太過氧化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簡稱GSHP)
血液、肝臟、
粒腺體、細胞質
雙氧水

水+氧
硒:
女-55微克
男-70微克
海產、蔥、洋蔥、蒜
過氧化氫酶
(Catalase)
人體的各種組織氧自由基

水+氧
鐵:
女-15毫克
男-10毫克
(成人)
肉、魚
註一:只將作用以簡略的方式列出,並未詳列反應物、產物和莫耳數。
註二:資料來自中華民國每日營養素建議量表(RDNA,82年)、美國每日營養素建議量表(RDA)
 
表二、各種抗氧化物質的成份和他們的來源與效用
名稱
作用
最佳食物來源
維生素C
(Ascorbic Acid)
與羥基自由基作用、還原維生素E自由基芭樂、奇異果、木瓜、柳橙、葡萄柚、青椒、花椰菜
維生素E
(α-Tocopherol)
阻止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葵花子油、紅花油、玉米油黃豆油、小麥胚芽、杏仁
β-胡蘿蔔素
(β-Carotene)
中斷脂質過氧化連鎖反應、吸收激發氧的過多能量深綠色蔬果,如胡蘿蔔、甜蕃薯、蕃茄、木瓜、紅肉李
黃酮類(Flavonoids)預防動脈硬化鮮黃色蔬果,如蘋果、香瓜、蔥、紅酒、蜂膠
引朵類
(Indoles)
抵抗肺癌、大腸癌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高麗菜、芽甘藍、芥菜
蕃茄紅素
(Lycopene)
去除氧自由基蕃茄、西瓜、櫻桃、李子

蜂膠護唇膏調製

蜂膠護唇膏調製
特色:
全天然無防腐劑、無薄荷、具軟化角質及修護唇部乾裂的護唇膏,
具有透氣保濕、免去凡士林及白蠟油煩悶的膚感

一.製備
編號 原料名稱 用量
1. 蜂膠 1.0%
2. 蜂蠟 20.0%
3. 維生素E 1.00%
4. 蘆薈浸泡油 10.0%
5. 米糠油 10.00%
6. 荷荷芭油 20.0%
7. 蓖麻油 16.0%
8. 橄欖油  21.0%
9. 葡萄柚精油 1.0%

二.調製流程
1. 蜂蠟、蜂膠加熱融解。
2. 米糠油、蓖麻油、維生素E及荷荷油加入。
3. 完全融解後加入精油。
4. 分裝充填倒入唇膏,充填量5g。
5. 冷卻,完成。

蜂產品概論

蜜蜂的生態及相關的蜂產品
蜂群中分三個階級,包括蜂王一隻,數百隻雄蜂及數萬隻的工蜂所組成的,蜂王的壽命一般能活到3~5年,牠唯一的食物是蜂王乳。



雄蜂唯二的工作是傳宗接代及食用蜂巢內的食物,壽命約100天。工蜂成蜂的壽命約45~60天左右,這數十天之內,工蜂必須做完蜂巢所有內外的工作,不過工蜂可都是按部就班,工蜂前半生主要擔任巢內工作,可稱之為『內勤蜂』,而後半時期從事野外採集工作,又可稱為『外勤蜂』。
內勤蜂所擔任之工作非常多樣,包括清潔巢房、儲存食物;擔任飼育幼蟲之工作,會分泌蜂王乳,餵飼蜂群內各個階級的幼蟲,清潔蜂箱、搬運死蜂、清除廢物出巢,裝卸花粉、釀製花蜜等,內勤的功作在第12天進入尾聲,蜜蜂腹部的蠟腺功能發展完成會分泌的蜂蠟,建造或修補蜂巢。
工蜂的成蜂後第15天的工作則為巢外採集。每日飛行於花叢與巢箱間,從植物上吸取花蜜、花粉,或從水源處取水回巢,以供應巢中所需之食物,因此可想而知我們所取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工蜂來完成的。

蜜蜂產品及特色簡述
蜂王乳:含有癸烯酸,具紓敏及維護細胞健康的作用
蜂蠟:天然的乳化劑,具有保濕及抗菌的功能
蜂蜜:天然糖份的來源,具有保濕功能、紓緩及抗氧化的作用,是中藥丸的主成分
蜂花粉:天然綜合維他命,微量元素鋅硒銅鎂必需胺基酸含量不亞於人工補充品
綠蜂膠:含有類黃酮,可抗自由基、抗氧化及維護細胞健康
蜂毒:具活化免疫力、止痛功能、活化肌膚功能
雄蜂子:含有癸烯酸,具紓敏及維護細胞健康的作用


【蜂王漿】
又稱蜂王乳,青年工蜂成蟲後5∼10 日齡下咽喉腺和大顎腺發育成熟,將食用花粉與蜂蜜消化再轉化所分泌的營養物質,主要供為蜂王的終身食物及養育工蜂幼蟲,而蜂王終身食用王漿,其壽命比工蜂長達50 倍以上
蜂王漿的成分 含量
脂質 6%
癸烯酸 1.4-2.2%
蛋白質 11-14%
運用蜂王漿富含的維生素及癸烯酸等珍貴成份,具有優異的修護及保濕功能,強化肌膚細胞的健康與觸感。
產品項目
蜂王漿緊緻精華霜:膠原蛋白結合五胜肽,緊緻細紋
蜂王漿回春精華霜:結合保濕、緊緻、嫩白多功能精華霜
蜂王漿晚安凍膜:好吸收、滲透力佳,讓保養無時差
蜂王漿修護凝露:結合蘆薈成分具有保濕、嫩白的功能
蜂王漿美白霜:搭配草本美白植物成份,讓肌膚嫩白有緻
蜂王漿保濕精華乳:多元保濕成份,讓肌膚嫩白


【蜂蠟】
蜂蠟是蜜蜂腹部8個蠟腺所分泌的油溶性的小蠟片,經過蜜蜂的喙腺所分泌的酵素塑形,再進行堆疊出六角形的蜂巢,因此蜂除了脂肪醇與脂肪酸之外,還有豐富的喙腺激素。
蜂蠟的功能
1) 天然的乳化劑.
2) 具有優異的保濕功能.
3) 抗菌的功能.
蜂蠟系列
蜂蠟的應用相當多元,與植物油搭配可以製作成膏劑、霜劑與乳液商品,強化保濕特性及穩定性,特別蜂蠟當中的喙腺激素,更可以輔助商品的修復功能。

相關商品
1) 蜂蠟護唇膏
2) 蜂蠟草本紓緩膏
3) 蜂蠟足部修護霜
4) 蜂蠟保濕滋養霜


【蜂蜜】
蜂蜜來自於蜜蜂所採集花蜜,工蜂為不同的開花植物飼養食物和收集花蜜。當它們在花粉袋內攜帶花蜜時,它與專門的酶混合。返回蜂巢後,工蜂將口蜜從舌頭轉移到另一名工作人員的舌頭上,在那裡,花蜜的液體蒸發成蜂蜜。經過消化系統與喙腺酵素結合之後,再帶回蜂巢之中儲存,因此含有天然的單醣及多元的酵素成分,具有抗氧化及保濕的特性。

蜂蜜的主成分:
單醣:如葡萄糖、果糖,具有保濕的功能
酵素:超氧岐化酶、澱粉酵及生長激素…等
蜂蜜系列保養品
擷取蜂蜜天然的保濕及酵素成分,提供給肌膚充分的濕潤度,讓肌膚擁水感,做好調理的第一步。
蜂蜜相關商品
蜂蜜保濕精華霜:蜂蜜搭配天然保濕成分,讓肌膚柔嫩有緻
蜂蜜保濕露:多元保濕成份與蘆薈等草本植物萃取,讓肌膚保濕透亮
蜂蜜保濕精華乳:水感好吸收,深層滋養強化保濕度,改善冬季皮膚癢等問題
蜂蜜保濕凍膜:蜂膠結合蘆薈萃取等草本植物成分,紓緩敏感、肌膚不適等問題

【蜂花粉】
蜜蜂從植物花藥中收集花粉,將其與唾液腺或花蜜的少量分泌物混合,並將其置於位於其後腿上的稱為花粉籃,再帶回蜂巢中儲存,它是蜜蜂群體蛋白質的唯一來源,有約250種物質,包括氨基酸,脂質,維生素,大量和微量營養元素以及類黃酮,被稱為自然完美食物。
營養成份被充分的分析,含有23%蛋白質(含10%9種必需氨基酸),5%脂質(包括必需脂肪酸)2%酚類化合物(含黃酮類)1.6%的礦物質(包括鈣,磷,鎂,鈉,鉀,鐵,銅,鋅,錳,矽和硒等28種微量元素)0.6%水溶性維生素和酸(包括B1,B2,B6和C)0.1%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E和D)
製作成保健食品相當的合適


【蜂膠】
所謂的蜂膠,蜜蜂採集嫩芽或樹木的傷口所分泌的汁液,與蜂蠟及唾液調合而成的塊狀物,含有類黃酮、蜂膠素、多元酚、維生素、花青素及芬多精…等,具有很強的修補、抗菌、抗氧化的功能主要的作用: 修補傷口, 抵禦細菌、真菌和昆蟲,提升免疫力


●  植物多酚、類黃酮及植物固醇等,具抗氧化及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以強化肌膚的修護能力
●  減紓肌膚不適感具抗氧化作用及有助膠原蛋白合成,以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
產品項目
蜂膠緊緻精華霜
蜂膠的抗氧化與多胜肽成分,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讓肌膚緊緻
蜂膠紓敏修護霜
多元草本植物萃取,強化肌膚免疫機能,減緩皮膚敏感問題
蜂膠修護精華乳
水感好吸收,深層滋養強化保濕度,改善冬季皮膚養等問題
蜂膠修護凍膜
蜂膠結合蘆薈萃取等草本植物成分,紓緩敏感、肌膚不適等問題
蜂膠洗髮乳
修護頭皮紅腫、敏感等問題


【蜂毒】
蜂毒是由蛋白質及多肽類(peptides)混合而成,主要的化合物是蜂毒肽(melittin)、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等,具活膚潤澤的特性。
蜂毒的主要成分 含量
蜂毒肽 11-14%
透明質酸酶 6%
採用蜂毒的多胜肽成分,具有類蛇毒血清的功能特性,結合獨家的草本紓敏成分,調整展現蜂毒的特性,並具有緊緻肌膚,撫平細紋的功能
產品項目
蜂毒緊緻面膜:蜂毒胜肽結合膠原蛋白,可以緊緻細紋
蜂毒撫紋精華霜:活化肌膚的循環基能,讓細紋自然消失
蜂毒活膚精華液:讓肌膚紅潤,亮麗有光澤
蜂毒緊緻凍膜:清爽透氣好吸收撫平臉上細紋

蜂膠修護膏調製

蜂膠修護膏調製
一.製備
編號 原料名稱 用量
1. 薄荷腦 1.0%
2. 薄荷油 3.0%
3. 薰衣草精油 2.0%
4. 蜂蠟 16.0%
5. 米糠油 10.00%
6. 三酸甘油酯 39.0%
7. 蓖麻油 10.0%
8. 維生素E 1.00%
9. 蘆薈浸泡油 10.0%
10. 金盞花油 5.0%
11. 蜂膠 3.0%
合計 100.00%

二.調製流程
1. 蜂蠟、蜂膠加熱融解。
2. 米糠油、蓖麻油、維生素E及三酸甘油酯加入。
3. 完全融解後加入精油。
4. 分裝充填入盒,充填量20g。
5. 冷却,完成。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蜂膠手工皂製作

蜂膠手工皂    (總油重量700公克)
油品               重量                百分比
椰子油             140公克       20.0%
棕櫚油             105公克       15.0%
橄欖油             205公克       29.5%
甜杏仁油           105公克       15.0%
米糠油             119公克       17.0%
蜂膠萃取          3.5公克        0.5%
薰衣草精油          21公克        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 soap- 97.0公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水量NaOH的2.4倍等於 238.2公克

製作量合計1K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工皂性質
清潔力:13.6
起泡度:13.6
保濕度:59.7

製作流程
1.調製氫氧化鈉水溶液
2.將水溶液緩緩加入植物油中,並攪拌直至加完
3.植物油皂化成沙拉的狀態,即可下鍋
4.入模靜置1天
5.脫模、切塊、秤重
6.晾皂2個月,避免日曬受潮
7.成品可使用

蜂膠修護乳霜調製說明

一.製備
1. 油性保濕及乳化成份    36.9 g (含乳化蠟9g、植物油27.9g)
2. 水溶性營養素          17.1 g (含維生素B及尿囊素)
3. 逆滲透(RO)水         212.2 g
4. 甘油(保濕)             9.0 g
5. 檸檬、薰衣草精油       0.3 g
6. 蜂膠萃取液             1.5 g
7. 抗菌劑                 3.0 g
8. 補水                  20.0 g
製造量  合計300 g


二.調製流程
1. 水相營養素 17.1 g與甘油9.0 g,加入65℃左右的熱水212.2 g稀釋備用之。
2. 將油相原料36.9 g倒入攪拌槽中加熱至75℃左右,使完全溶解,停止加溫。
3. 啟動攪拌機,將水相溶液緩緩加入攪拌槽中,並完全加完。
4. 開始降溫,加入蜂膠萃取液1.5g、精油 0.3 g 及抗菌劑 3.0 g攪拌均勻並加入20 g的冷水。
5. 冷卻至40℃即可下料。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全球各地蜂膠化學成分的研究及最新進展


評論-蜂膠化學成分的最新進展

1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杭州310058;電子郵件:asmallcaths@163.com(SH); lgzcplyx@aliyun.com(C.-PZ);kaiwang628@gmail.com(KW)
2悉尼大學藥學系,悉尼,新西蘭,2006年,澳大利亞
發佈時間:2014年11月26日
19632; DOI:10.3390 / molecules191219610 ISSN 1420-3049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摘要:蜂膠是一種具有廣泛臨床應用的蜜蜂產品。 當前文獻描述了從植物樹脂中收集蜂膠。 從系統的數據庫搜索,241蜂膠中的化合物在2000年至2012年間首次發現; 和他們屬於類黃酮,苯丙素,萜烯類,二苯乙烯,木脂素,香豆素及其異戊烯基化衍生物,顯示出模式一致約有300種以前報導的化合物。 蜂膠的化學特性與地理位置,植物來源多樣性和蜜蜂的種類有關。

關鍵詞:蜂膠; 蜜蜂; 黃酮類化合物; phenypropanoids; terpenenes; 植物來源

介紹
蜂膠是一種具有廣譜生物學特性的蜜蜂產品[1]。 作為樹脂物質,蜂蜜是由蜜蜂製備的,以密封裂縫,光滑的牆壁,並保持水分溫度穩定在蜂巢全年。 生蜂膠通常由50%的植物組成樹脂,30%蠟,10%必需和芳香油,5%花粉和5%其他有機物質。 它有據報導,蜂膠是從楊樹,針葉樹,樺樹,松樹,al木,柳樹,棕櫚樹,
蜂膠廣泛用於預防和治療感冒,傷口和潰瘍,風濕病,扭傷,心臟疾病,糖尿病[5-8]和齲齒[9],由於其多樣的生物學特性如抗炎劑[8,10-12],抗菌,抗氧化,抗腫瘤[3],抗潰瘍和抗艾滋病毒活動[13]。 蜂膠在現代醫學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化學成分。 許多研究表明觀察到的效果可能是由此產生的其複合成分的協同作用[14-16]。以前的評論[3,17,18]涵蓋了有關化學成分的知識蜂膠植物來源於20世紀。 直到2000年,超過300種化學成分屬於黃酮類化合物,萜烯類和酚醛類。 一些代表化合物總結在圖1中。

蜂膠中的代表性化學成分。
溫帶蜂膠中的特徵成分是沒有B環取代基的黃酮類化合物,如膽紅素,高良薑,皮諾布林,小熊肯酮。 咖啡酸苯乙酯(CAPE)是主要的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溫帶蜂膠成分,包括抑制核因子κ-B; 抑制細胞增殖; 誘導細胞週期停滯和細胞凋亡。 在熱帶地區蜂膠,特別是巴西綠色蜂膠,主要的化學成分被酯化苯丙素(例如,artepillin C))和二萜烯。 對於在太平洋地區生產的蜂膠,異戊二烯類黃酮(香葉基黃烷酮)在非洲地區的蜂膠中也發現此特徵化合物[19]。
蜂膠的化學成分易受地理位置,植物性起源[20-23]和蜜蜂種[23]。 為研究化學品提供理論依據蜂膠和植物來源的組成和藥理活性,並控制質量,2000年至2012年間首次從蜂膠中分離出的化學成分從數據庫,包括BioMed Central,Biosis Citation Index,Medline,和PubMed

2蜂膠中的化合物
隨著高效液相色譜分離純化技術的發展,色譜法(HPLC),薄層色譜法[24],氣相色譜(GC),以及識別技術,如質譜(MS)[25],核磁共振(NMR),氣體等色譜和質譜(GC-MS)[26],更多的蜂膠化合物第一次被鑑定; 包括類黃酮,萜烯,酚類及其酯,醣類,碳氫化合物和礦物質。 相比之下,相對常見的植物化學物質如生物鹼,並且沒有報導環斑素。 報導了二百四十一種(241種)化合物從2000年至2012年間蜂膠首次出現。其化學類別,地理位置,和可能的植物來源,總結如下。

3.黃酮類
為蜂膠的主要成分對於蜂膠藥理活性有很大的貢獻。 黃酮的含量作為評估蜂膠品質等級的標準 [27]。 類黃酮具有廣譜的生物學特性,如抗菌,抗病毒藥物和抗炎作用[16,28]。 根據化學結構,蜂膠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分類為黃酮,黃酮醇,黃酮酮,黃烷醇,查爾酮,二氫查耳酮,異黃酮,異黃酮,黃烷,異黃酮和新類黃酮。 從2000年到2012年,共有112種黃酮類化合物在不同類型的蜂膠中首次鑑定(表1)。 另外,類黃酮苷在蜂膠中非常罕見; 他們是異鼠李素-3- O - rutinoside [29]和黃酮C-糖苷[30]。
中國,波蘭,埃及和墨西哥蜂膠鑑定了五種黃酮 1-5 。 根據地理起源和典型化學成分,這些蜂膠的植物來源樣本被認為是 楊 屬 。 在所羅門群島和肯尼亞的樣本中,研究人員確定了四種黃酮醇 6 - 9 ,並證實這些化合物顯示有效抗菌活性[31]。 在植物中也發現大部分鑑定的化合物Macaranga ,表明Macaranga屬是可能的植物來源。 在太平洋蜂膠中,科學家發現許多展示強力抗菌活性的異戊二烯基黃酮酮 21 - 31因為親脂性異戊烯基可以快速修護細胞膜損傷的功能[32]。
一些黃酮酮11,13,14,17至19也被鑑定在楊梅蜂膠中。 Sherstha 等人 確定尼泊爾蜂膠,葡萄牙蜂膠和澳大利亞蜂膠中分別含有三種黃酮醇 42 - 44 。

表1.自2000年以來在蜂膠中鑑定的類黃酮。

化學名稱  地理位置參考
黃酮
1木犀草素 中國 [33]
2 6- Cinnamylchrysin中國[34]
3 3',5-二羥基-4',7-二甲氧基黃酮 波蘭 [26]
4 六甲氧基黃酮 埃及 [35]
5 (7“ R )-8-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1-基] 墨西哥 [36]
6 2' - (8“ -羥基-3”,8“ -二甲基-辛-2” -烯基)-quercetin所羅門島 [31]
7 8-(8“ -羥基-3”,8“ -二甲基-辛-2” -烯基)-quercetin 所羅門島 [31]
8 2'- Geranylquercetin 所羅門島 [31]
9 Macarangin肯尼亞 [37]
10(7“ R )-8-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1-基] - 赤黴素 墨西哥 [36]

黃烷酮
11 3- O - [( S )-2-甲基丁酰基]多殺菌素 中國 [34]
12( 2S )-5,7-二羥基-4'-甲氧基-8-異戊基黃烷酮 所羅門島 [31]
13 Hesperitin-5,7-二甲醚 葡萄牙 [38]
14 皮諾班肯-5-甲基醚-3- 鄰苯二甲酸酯 葡萄牙 [38]
15 7- O -腎上腺皮質激素 希臘語 [39]
16 7- O -腎上腺素 希臘語 [39]
17( 2R ,3R)-3,5-二羥基-7-甲氧基黃烷酮3-(2-甲基) -丁酯 墨西哥 [36]
18( 2R ,3R)-6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2-烯]多巴酚丁酯 墨西哥 [40]
19 ( 2R ,3R)-6 [1-(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庚-2-烯-1-基] -pinobanksin -3-乙酸乙酯 墨西哥 [40]
20 3',4',6-三羥基-7-甲氧基黃烷酮 尼泊爾 [41]
21 5,7,3',4'-四羥基-5'- 碳 - ger基基黃酮 日本 [42]
22 5,7,3',4'-四羥基-6- C - 香葉基黃酮 日本 [42]
23 5,7,3',4'-四羥基-2'- 碳 - ger基基黃酮 日本[42]
24 5,7,3',4'-四羥基-2'- C-香葉基-6- prenylflavanone 日本 [42]
25 Propolin A台灣 [43]
26 派林B台灣 [43]
27 Propolin E 台灣 [43]
28 乙狀結腸B台灣 [43]
29 Bonannione A 台灣 [31]
30 苯酚A 所羅門島 [31]
31 苦參酮A所羅門島 [31]
32 ( 2S )-7-羥基黃烷酮 巴西 [44]
33 ( 2S ) - 赤黴素 巴西 [44]
34 ( 2S )-7-羥基-6-甲氧基黃烷酮 巴西 [44]
35 (2 S )巴西 [44]
36 (2 S ) - 二氫巴膽鹼 巴西 [44]
37 ( 2S ) - 二氫呋喃甲醛A 巴西 [44]
38 ( 2R ,3R)-3,7-二羥基黃烷酮 巴西 [44]
39 Garbanzol 巴西 [44]
40 ( 2R ,3R)-3,7-二羥基-6-甲氧基黃烷酮 巴西 [44]
41 Alnustinol 巴西 [44]
42 ( 2R ,3R)-3,6,7-三羥基黃烷酮 尼泊爾 [41]
43 5-甲氧基-3- hidroxyflavanone 葡萄牙 [38]
44 5,7-二羥基-6-甲氧基-2,3-二氫黃酮醇-3-乙酸甲酯 澳大利亞 [45]

異黃酮
45 Odoratin 尼泊爾 [41]
46 7,3',4'-三羥基-5'- methoxyisoflavonoid 尼泊爾 [41]
47 6,7,3'三羥基-4'- methoxyisoflavonoid 尼泊爾 [41]
48 7,3'-二羥基-6,5'-甲氧基異黃酮 尼泊爾 [41]
49 7-羥基-4'- methoxyisoflavonoid 古巴 [46]
50 5,7-二羥基-4'- methoxyisoflavonoid 古巴 [46]
51毛蕊 巴西 [44]
52 7,4'-二羥基異黃酮 巴西 [24]
53紫檀 巴西 [24]
54 Medicarpin 巴西 [24]
55 4',6,7-二甲氧基-2'- isoflavonol 巴西 [24] Isodihydroflavones
56 大豆苷元 巴西 [44]
57 芒 巴西 [44]
58 Xenognosin B 巴西 [44]
59 生物素A 巴西 [44]
60 紅車軸草 巴西[44]
61 2'-羥基蝶呤A 巴西 [44]
62 (3 S )巴西 [44]
63 ( 3S ) - 異戊酮 巴西 [44]
64 (3 S ) - 菲羅林 巴西 [44]
65 ( 3R)-4'-甲氧基-2',3,7-三羥基異黃烷酮 巴西 [44]
66 鷹嘴豆芽素 古巴 [25] 查爾
67 3,4,2',3'-四羥基 巴西 [30]
68 異甘草素 巴西 [44]
69 4,4'-二羥基-2'-甲氧基查 巴西 [44] 二氫查耳酮
70 ( αS )-α,2',4,4'-四氫二氫查耳酮 巴西 [44]
71 2',4'- Dihydroxychalcone 巴西 [44]
72 2',6'-二羥基-4',4- dimethoxydihydrochalcone 加拿大 [47]
73 2',4',6'-三羥基-4- methoxydihydrochalcone 加拿大 [47]
74 2',6',4- Tryhydroxy -4'- methoxydihydrochalcone 加拿大 [47]

黃烷酮
75 8 - [( E -4-苯基丙-2-烯-1-酮]-( 2R , 3S )-2-(3,5-二羥苯基)-3,4-二氫-2H-2-待nzopyran -5-甲氧基-3,7-二醇,中國 [48]
76 8 - [( E )-4-苯基丙-2-烯-1-酮] - ( 2S ,3R)-2-(3,5-二羥基苯基) -3,4-二氫-2H-2-苯並吡喃-5-甲氧基-3,7-二醇 中國 [48]
77 8 - [( E )-4-苯基丙-2-烯-1-酮] - ( 2R , 3S )-2-(3-甲氧基-4-羥基苯基)-3,4-二氫-2H-2-苯並吡喃-5-甲氧基-3,7-二醇 中國 [48]
78 3-羥基-5,6- dimethoxyflavan 墨西哥 [49]

異黃烷
79 (3 S ) - 酒精 巴西 [44]
80 ( 3S )-Isovestitol 巴西 [44]
81 ( 3S )-7- O-甲基甘氨醇 巴西 [44]
82 (3 S ) - 肌醇六烯酸 巴西 [44]
83 7,4'-二羥基-2'- methoxyisoflavone 古巴 [46]
84 Neovestitol 古巴 [25]

蝶甙(一種類黃酮)
85 Medicarpin 古巴 [46]
86 4- Hydroxymedicarpin [46]
87 紫檀 古巴 [46]
88 4'-甲氧基- 5'hydroxyvesticarpan [46]
89 3,8-二羥基-9- methoxypterocarpan 古巴 [46]
90 3-羥基-8,9- dimethoxypterocarpan 古巴 [46]
91 3,4-二羥基-9- methoxypterocarpan 古巴 [46]
92 3,10-二羥基-9- methoxypterocarpan 巴西 [44]
93 圖6a-Ethoxymedicarpin 巴西 [44]
94 ( 6aR,11aR)-4-甲氧基丙二醛 巴西 [44]

開鏈類黃酮類化合物
95 類黃酮1 尼泊爾 [50]
96 類黃酮2 尼泊爾 [50]
97 類黃酮3 尼泊爾 [50]
98 新黃酮4 尼泊爾 [50]
99 類黃酮5 尼泊爾 [50]
100 類黃酮6 尼泊爾 [50]
101 類黃酮7 尼泊爾 [50]
102 類黃酮8 尼泊爾 [50]
103 類黃酮9 尼泊爾 [50]
104 類黃酮10 尼泊爾 [50]
105 ( S )-3'-羥基-4-甲氧基二硼草酮 尼泊爾 [51]
106 ( S )-3',4'-二羥基-4-甲氧基二硼草酮 尼泊爾 [51]
107 (S)-4- methoxydalbergione 尼泊爾 [51]

其他類黃酮
108 2,6-二羥基-2 - [(4-羥基苯基)甲基] -3-苯並呋喃酮 巴西 [44]
109 2-(2',4'-二羥基苯基)-3-甲基-6-甲氧基苯並呋喃 巴西 [44]
110 1-(3',4'-二羥基-2'-甲氧基苯基)-3-(苯基)丙烷 墨西哥 [49]
111 ( Z )-1-(2'-甲氧基-4',5'-二羥基苯基)-2-(3-苯基)丙烯 墨西哥 [49]

紅巴西蜂膠是一種新型蜂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研究人員確定了許多通常在豆科植物樹脂滲出物中發現的化合物( Dalbergia包括 10種黃酮類32-41,四種異黃酮51-55,11,異二氫黃酮56-65 ,三個查爾酮67-69 ,兩個二氫查耳酮70-71。 考慮的三個二氫鯨蠟酮72 - 74在加拿大樣本中第一次發現Tacamahaca楊樹的芽滲出物的有此特徵。 Sha et al。 和Lotti 等人 鑑定了一些中國人具有高細胞毒活性的黃酮75-78和墨西哥蜂膠[48,49]。 Piccinelliet al。
鑑定出兩種異黃酮:
紅色古巴蜂膠中的7-羥基-4'-甲氧基異黃酮和5,7-二羥基-4'-甲氧基異黃酮,雖然他們的植物來源尚未得到確認。 他們可能來自豆科植物植物,這是紅色巴西蜂膠的相同植物來源[46]。 同時,異黃烷兩種類型的紅蜂膠中也發現了79 - 84和皮桐85 - 94 。 在尼泊爾的樣品中,鑑定出14種獨特的開鏈類黃酮類化合物 95 - 107 (圖2),用作標記物這種蜂膠的植物來源。圖2.蜂膠中的開鏈新黃酮。

在從尼泊爾蜂膠中分離出的化合物中,( S )-4-甲氧基石腦苷酸和異丁草酚被報導為Dalbergia和Machaerium樹林的成分 ,但一些新類黃酮如僅在 Dalbergia物種中 鑑定了 cearoin和9-羥基-6,7-二甲氧基山 萮草醇 [50]。
分別在巴西和墨西哥蜂膠中發現的其他類黃酮 108 - 111列於表1。

萜類化合物
雖然揮發物僅佔蜂膠成分的10%,但它們具有特徵具有樹脂味,有助於蜂膠的藥理作用。 作為主要化合物之一揮發性物質,萜類化合物在區分優質蜂膠與劣質中起重要作用或假蜂膠,它們具有抗氧化,抗菌和其他生物活性。
從蜂膠中分離的單萜包括無環,單環,雙環單萜及其衍生物。 主要的無環和單環單萜是月桂烯, 對甲苯胺和cineoles。 蜂膠中的雙環單萜可分為五類:thujanes, caranes, pinanes, fenchanes and camphenes。 倍半萜烯是蜂膠中最豐富的化學成分,根據環的數量,倍半萜類分為四類:無環,單環,二環和三環。 蜂膠中主要的無環倍半萜烯是farnesane衍生物。 有四種類型的單環倍半萜類,五種類型的雙環倍半萜烯和蜂膠中有十種三環倍半萜烯類。 Cembrane,labdane,abietane,pimarane和totarane據報導蜂膠中主要的二萜類化合物,其中一些被證明具有廣泛性藥理特性譜。 蜂膠中的四環三萜烷是lanostanes andcycloartane and the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are oleanane, ursane and lupane.)毛甾醇環戊烷和五環三萜烯是油甘油,尿烷和十二烷。
一個單萜( 反式 -β-萜品醇)和三倍半萜烯γ-elemene, α-ylangene, valencene(欖香烯,α-依蘭諾,戊烯)在巴西蜂膠中鑑定出生物活性的效價[52]。 在土耳其蜂膠,幾個確定了倍半萜類化合物 119 - 123 ; 並沒有直接的證據來確定正確的植物每種類型的土耳其蜂膠的來源[53]。 Popova 等人 確定了通常的“地中海”來自希臘的樣品中有雙萜化合物,以及被認為是的一些二萜(表2)不同Coniferae(主要是松科和柏木科)的特徵油樹脂成分植物[29],雖然他們的植物來源被認為是柏樹科,因為希臘蜂膠含ferruginol, totarol, oxygenated ferruginol and totarol derivatives,和sempervirol,它們是通常在柏木科植物中被發現,但不是松果科。 一些三萜屬於十二烷( 154 - 156 ),羊毛烷( 157 - 158 ),油葵( 159 - 161 ),尿烷( 162 - 164 )和其他類型( 165 - 170 )在巴西,古巴,希臘,緬甸和埃及蜂膠中首次發現。

表2. 2000年以來在蜂膠中鑑定的萜烯。

單萜
112 反式 -β-萜品醇 希臘 [54]
113 芳樟醇 巴西[52]
114 樟 伊朗 [55]

倍半萜
115 Junipene 希臘 [54]
116 γ-欖 巴西 [52]

倍半萜
117 α-Ylangene 巴西 [52]
118 瓦倫 巴西 [52]
119 8-β - Cedran-8-醇 土耳其[53]
120 4- βH,5α-嗜血桿菌-1(10) - 烯 土耳其 [53]
121 α紅沒藥醇 土耳其 [23]
122 α桉葉醇 土耳其 [23]
123 α-杜松醇 土耳其 [23]
124 廣藿香烯 印度尼西亞 [56]

二萜
125 甲酰氧化物 希臘 [57]
126 鐵鏽醇 希臘 [57]
127 Ferruginolone 希臘 [57]
128 2- Hydroxyferruginol 希臘 [57]
129 6/7-Hydroxyferruginol 希臘 [57]
130 Sempervirol 希臘 [57]
131 止痛酸 希臘 [57]
132 18 Succinyloxyabietadiene 希臘 [57]
133 18 Succinyloxyhydroxyabietatriene 希臘 [57]
134 18 Hydroxyabieta-8,11,13-阿松香三烯三烯 希臘 [57]
135 胞內酸 希臘 [57]
136 有機碳酸 希臘 [57]
137 二萜酸 希臘 [57]
138 新生酸 希臘 [57]
139 Labda-8(17),12,13-三烯 希臘 [57]
140 羥基脫氫松香酸 希臘 [57]
141 Dihydroxyabieta-8,11,13-阿松香三烯三烯 希臘 [57]
142 13(14) - 脫水丁酸 希臘 [57]
143 脫氫松香酸 希臘 [57]
144 18 Hydroxyabieta-8,11,13-阿松香三烯三烯 希臘 [57]
145 丁酸 希臘 [29] 146
14,15-二氫-13-氧代-8(17) - 19-酸 希臘 [29]
147共同體 希臘 [29]
148 棕櫚酰基脂肪酸 希臘 [29]
149 油酰基脂肪酸 希臘 [29]
150 13-羥基-8(17),14-實黴素-19-酸 希臘 [29]
151 15-奧卡波達-8(17),13( E ) - 二烯-19-酸 希臘 [29]
152 海松酸 希臘 [29]
153 Totarolone 希臘 [29]

三萜
154 鏈烷酸酚酯 巴西 [58]
155 羽扇豆醇 巴西 [58]
156 醋酸纖維素 古巴 [59]
157 醋酸蘭酯 埃及 [35]
158 羊毛甾醇 古巴 [59]
159 醋酸日耳環 古巴 [59]
160 Germanicol 古巴 [59]
161 乙酸β-氨乙酯 古巴[59]
162 β-Amyrone 古巴 [59]
163 乙酸乙烯酯 古巴 [59]
164 α-Amyrone古巴 [59]
165 24亞甲基- 9,19-ciclolanostan-3β醇 巴西 [58]
166 ( 22Z,24E)-3-氧代環繞-22,24-二烯-26-酸 緬甸 [60]
167( 24E)-3-氧代-27,28-二羥基環己基-24-烯-26-酸 緬甸 [60]
168 3,4-開環- Cycloart -12-羥基-4(28),24二烯-3- oicacid 希臘 [29]
169 環丙基-3,7-二羥基-24-烯-28-酸 希臘 [29]
170 3-氧代三萜酸甲酯 埃及 [61]

酚類
巴西綠蜂膠含有苯丙素,包括肉桂酸,對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及其衍生物。 在這些物質中,有異戊烯基化的肉桂酸結果是一個突出的化學特徵,對於綠蜂膠的抗菌活性具有密切關係。 近年來,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系列苯丙素衍生物171-180巴西蜂膠 同時,一些咖啡酸衍生物 182 - 183和異阿魏酸衍生物184也通過GC-MS鑑定存在於楊梅蜂膠中。 巴西蜂膠中豐富的綠原酸來自 柑橘屬的花香 [62]。 在這種類型中鑑定出三種奎寧酸衍生物185-187的蜂膠。
另一類酚類,芪類在植物中不常見。 2010年,Petrova 等 確定兩種er烷基芪 蜂膠中產生的schweinfurthin A(188)和schweinfurthin B( 189 )肯尼亞。 這個日本的這兩種er anyl。[37]
在2012年,在所羅門島確定了另一種二苯乙烯,5-法呢基-3'-羥基白藜蘆醇( 190 )蜂膠,也在Macaranga植物[31]。 這些結果表明 Macaranga是可能來自肯尼亞和所羅門島的蜂膠植物來源。 但是,很多芪類(stilbenes)在澳大利亞袋鼠島蜂膠中鑑定了191 - 202 ,特別是去乙烯基化的茋使這種類型的蜂膠對DPPH自由基比巴西蜂膠更強烈的清除活動(scavenging activity) [63],表明芪的來源不僅限於少數植物。
木質素作為熱帶蜂膠的主要化學成分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研究興趣。
在過去的12年中,研究人員確定了肯尼亞和巴西蜂膠中的三種木脂素 206 - 208 。如表3所示,其他酚類化合物和衍生物在蜂膠中鑑定巴西( 209 - 219 ),印度尼西亞( 220 - 229 ),法國( 230 ),伊朗( 231 - 239 )和馬耳他(240 - 241) 。 在這些化學物質當中,諾酮(nemorosone)( 215 )是Clusia玫瑰花樹脂的特有的主要成分,表明 Clusia spp。 是棕色蜂膠的植物來源[64]。 Tschimgin( 232 ),tschimganin
( 233 ),伊朗蜂膠中鑑定的ferutinin( 236 ),tefernin( 237 )是特徵組成被認為是除楊樹外的伊朗蜂膠的另一種植物來源的紅花屬。


表3.自2000年以來在蜂膠中鑑定的酚類。

苯丙
171 順 -3-甲氧基-4-羥基肉桂酸 巴西 [65]
172 反式 -3-甲氧基-4-羥基肉桂 巴西 [65]
173 3-戊基肉桂酸烯丙酯 巴西 [66]
174 對甲氧基肉桂酸 巴西 [66]
175 二氫肉桂酸 巴西 [66]
176 3-戊基-4-羥基肉桂酸 巴西 [67]
177 3,5-二戊基-4-羥基肉桂酸 巴西 [67]
178 3-甲基-2-丁烯基異構體 巴西 [66]
179 咖啡酸3-甲基-3-丁烯酯 巴西 [66]
180 十六烷基咖啡因 巴西 [66]
181 ( E )-4-(4'-羥基-3'-甲基 -( E )-2'-烯氧基)肉桂酸酯 澳大利亞 [63]
182 咖啡酸十四烷基酯(異構體) 埃及 [35]
183 咖啡因十四碳烯 埃及 [35]
184 2-甲基-2-丁烯基阿魏酸酯 烏拉圭 [68]

綠原酸
185 4-呋喃酰奎尼酸 巴西 [62]
186 5-鐵氧基奎尼酸 巴西 [33]
187 3,4,5-三 -O-茴香酰奎寧酸 巴西 [69]


188 施文福爾 肯尼亞[37]
189 施文福爾丁B 肯尼亞 [37]
190 5'-法呢基3'-hydroxyresveratrol 所羅門島 [31]
191 5,4'-二羥基-3'-甲氧基-3-丙烯酰氧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2 3,5,3',4'-四羥基-2-異 戊烯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3 3,5,4'-三羥基-3'-甲氧基-2-異 戊烯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4 5,3',4'-三羥基-3-甲氧基-2-異 戊烯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5 5,4'-二羥基-3,3'-二甲氧基-2-異 戊烯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6 5,4'-二羥基-3-丙烯酰氧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7 3',4'-二羥基 -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8 3',4'-二羥基-3,5-二甲氧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199 二氫化二氫茋 澳大利亞 [63]
200 3,5-二羥基-2-異 戊烯基-E-二苯乙烯 澳大利亞 [63]
201 4- Prenyldihydroresveratrol 澳大利亞 [63]
202 3 Prenylresveratrol 澳大利亞 [63]
203 (+) - 起始酚二甲醚 巴西 [44]
204 (+) -松脂醇 巴西 [44]
205 (+) -丁香 巴西 [44]

木脂素
206 四氫抗菌素B 肯尼亞 [37]
207 6- Methoxydiphyllin 肯尼亞 [37]
208 蓖麻毒素C 肯尼亞 [37]

其他酚類
209 8-(甲基 - 丁酮)-6-丙烯酸 巴西 [70]
210 3-羥基-2,2-二甲基-8-異戊烯基苯並二氫吡喃-6-丙烯酸 巴西 [70]
211 2,2-二甲基-8-異戊烯基-6-丙烯酸 巴西 [70]
212 2,2-二甲基色烯-6-丙烯酸 巴西 [70]
213 2,2-二甲基-6-羧基乙基-2H- 1-苯並吡喃 巴西 [70]
214 2,2-二甲基-6-羧基乙烯基-8-異戊基-2H- 1-苯並吡喃 巴西 [70]
215 Nemorosone 巴西 [9]
216 7-表- clusianone 巴西 [9]
217 Xanthochymol 巴西 [9]
218 Gambogenone 巴西 [9]
219 超架子A 巴西 [71]
220 5 Pentadecylresorcinol 印度尼西亞 [72]
221 5-(8' ,11'Z-十五碳二烯基) - 間苯二酚 印度尼西亞 [72]
222 5-( 11'Z-十七碳烯基) - 間苯二酚 印度尼西亞 [72]
223 5 Heptadecylresorcinol 印度尼西亞 [72]
224 1,3-雙(trimethylsilylloxy)-5,5- proylbenzene 印度尼西亞 [56]
225 3,4-Dimethylthioquinoline 印度尼西亞 [56]
226 4-氧代-2-硫代-3-噻唑烷丙酸 印度尼西亞 [56]
227 D- 葡糖呋喃糖酸 印度尼西亞 [56]
228 多糠醛酸 印度尼西亞 [56]
229 3 Quinolinecarboxamine 印度尼西亞 [56]
230 Baccharin 法國 [73]
231 Suberosin 伊朗 [55]
232 Tschimgin 伊朗 [55]
233 Tschimganin 伊朗 [55]
234 對羥基苯甲酸戊酯 伊朗 [55]
235 香草香草 伊朗 [55]
236 Ferutinin 伊朗 [55]
237 Tefernin 伊朗 [55]
238 對羥基苯甲酸呋喃醇 伊朗 [55]
239 香草香草醇 伊朗 [55]
240 2-乙酰氧基-6- 對甲氧基苯甲酰基 ch酮二醇 馬耳他 [74]
241 2-乙酰氧基-6- 對羥基苯甲酰基 es酮二醇 馬耳他 [74]


有關蜂膠中糖含量的問題尚未解決。 花蜜和蜂蜜是被認為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來源。 其他人則認為他們來自蜂膠中的水解黃酮苷。 另外,含有許多醣,糖的粘液醇和酸被Crane列為潛在的蜂膠糖源[75]。 在蜂膠中起源於加那利群島和馬耳他,許多醣,糖醇和醣醛酸都是鑑定,支持聲稱植物膠漿是這些化合物的來源[74]。 在通過GC-MS鑑定了埃及蜂膠,許多醣,糖醇和醣醛酸。 其中鑑定了這些物質,半乳糖醇,葡萄糖酸,半乳醣醛酸和2- O -甘油半乳糖在蜂膠中第一次[61]。

7.碳氫化合物
碳氫化合物是蜂膠的其他基本成分。 近年來,烷烴,烯烴,鏈烯二烯,單酯,二酯,芳族酯,脂肪酸和類固醇已經在許多類型中被鑑定出來蜂膠如埃及蜂膠[35],巴西蜂膠[65]和安納托利亞蜂膠[76]。 對比由其生產的巴西蜂膠蠟和梳蠟組成殖民地,沒有任何區別被發現允許區分,表明兩個蠟的共同起源來源[77]。 這個結果不僅說明蜂蜜蠟是由蜜蜂分泌的[78],而且也是表明蜂膠蠟和梳蠟的組成僅依賴於遺傳因素蜜蜂,不是植物來源。

8.礦物元素
微量元素(Ca,K,Mg,Na,Al,B,Ba,Cr,Fe,Mn,Ni,Sr和Zn)和有毒元素(As,Cd,Hg
和Pb)在收集的蜂膠樣品中通過原子發射/吸收光譜法發現來自不同的克羅地亞地區[79]。 Br,Co,Cr,Fe,Rb,Sb,Sm和Zn不同阿根廷蜂膠通過中子活化分析。 這些研究表明,微量元素特徵
可根據其位置對蜂膠鑑定有用[80]。

9.蜂膠中的化學成分報告
蜂膠在2000年和2012年期間報告的化學成分總結在圖3和圖3中表4,表明與以前報告的類別一致(圖1)。 它是公認的草藥的化學成分受到許多環境因素的影響保持其遺傳特徵[81]。 對蜂膠的類似作用可以預期環境因素。 然而,需要考慮蜜蜂物種與地理因素和植物來源。

表4.自2000年以來在蜂膠中報導的化學類別。
黃酮類化合物 木犀草素
澳洲,巴西,緬甸,加拿大,中國,古巴,埃及,希臘,日本,肯尼亞,墨西哥,
尼泊爾,波蘭,葡萄牙,台灣,所羅門島
胡楊,血,黃檀,蜜蜂,意大利蜜蜂

異戊二烯化黃烷酮,7- 氧 -cembrin
希臘,日本
蜜蜂:意大利蜜蜂

理學類黃酮 Cearoin
尼泊爾,黃檀,蜜蜂:意大利蜜蜂 [50]

單萜,倍半萜,二萜,芳樟醇松香酸
巴西,希臘,印度尼西亞,伊朗,馬耳他,土耳其

阿魏
松科,柏科
蜜蜂:意大利蜜蜂

三萜,醋酸纖維素
緬甸,巴西,古巴,埃及,希臘
蜜蜂:意大利蜜蜂

苯丙酸和酯
對甲氧基肉桂酸
澳大利亞,巴西,埃及,烏拉圭
柑橘
蜜蜂:意大利蜜蜂
[61,63,66,68]

異戊二烯化苯丙酸
3-異戊二烯基- 4-羥基酸
巴西綠色蜂膠 Baccharies
非洲化蜜蜂
意大利蜜蜂 [67]

二苯乙烯和異戊二烯化芪類,3 Prenylresveratrol
澳大利亞,巴西,希臘,印度尼西亞,肯尼亞
蜜蜂:意大利蜜蜂[31,37,44,63,72]

木脂素,6- Methoxydiphyllin
肯尼亞
蜜蜂:意大利蜜蜂

香豆素,異戊二烯化香豆素,suberosin
伊朗
蜜蜂:意大利蜜蜂 [55]
圖3.自2000年以來在蜂膠中鑑定的代表性化學成分。

蜂類和蜂膠
我們建議蜜蜂的物種,亞種和品種對化學品有重大影響蜂膠組分和質量。 Apis 屬包含10個普遍認可的物種。蜜蜂( A. mellifera )廣泛傳播在歐洲,烏拉爾山脈,非洲和亞洲。 所有其他認可的 Apis物種具有亞洲分佈。 大約25個亞種被認可A. mellifera ,基於形態測定,行為和生物地理學[82],屬於三或四大專業亞種組[83]。
蜜蜂最受歡迎的是歐洲蜜蜂 Apes mellifera 。 它一直表明,蜜蜂品種影響從同一個蜂巢收集的蜂膠的抗菌活性;A. mellifera carnica蕁麻疹的抗菌活性比A. mellifera anatolica和A. mellifera caucasica 三隻蜜蜂種族既不使用同一種植物來源[23]。
在另一種類型的蜂膠中,由無刺蜜蜂種類生產的地質 丙烯 ,二苯甲酮,但不含黃酮類,已被鑑定為主要化合物[84]; 然而,由 Melipona fasciculate生產的 geopropolis含有高濃度的多酚,類黃酮,三萜類,皂苷,甚至單寧[85]。
雖然不同種類的蜜蜂喜歡不同的植物,蜂膠的化學特性就是這樣由同一品種生產的並不總是相同的。 巴西的綠色和紅色蜂膠都起源於此從非洲化的 梅花 [65,86],但這些蜂膠富含異戊烯基化的苯丙素和異黃酮 這些差異是由於植物,即 B. dracunculifolia和蜜蜂(Dalbergia ecastophyllum),被蜜蜂用作樹脂來源。 在蜂膠蜂膠中無刺激蜜蜂( Tetragonula carbonaria ), C-甲基化黃烷酮,萜烯酸和酚酸等沒食子酸,百里香和樅酸的二萜酸是主要的化學物質,但它缺乏來自蜜蜂種的蜂膠中發現的特徵黃酮類化合物和異戊二烯酚化合物澳大利亞[87,88]。 因此,蜂膠的變異化學成分取決於蜜蜂的偏好的植物來源和蜜蜂的種類和品種[89-91]。

11.蜂膠的地理起源
從許多國家收集的蜂膠已經表現出類似於楊樹類型的化學特徵蜂膠:中國[92],韓國,克羅地亞[93],台灣不同地區[43,94,95],新西蘭[96]和非洲[35]。 楊樹( Populus nigra L.和P. alba L)在歐洲很常見,用於命名常見類型的蜂膠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和苯丙素。 但是,黃酮不是限於楊樹; 此外,在楊樹不是本土植物的地區,如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區,蜜蜂將尋求其他植物生產含蜂膠的蜂膠楊樹型蜂膠的黃酮類化合物[36]。
來自熱帶地區的蜂膠,巴西綠色和紅色蜂膠,分別富含甲基化對香豆酸的衍生物,以及與楊樹中不同的異黃酮類化合物蜂膠[3,97]。 另外,從所羅門島,緬甸,希臘,日本的蜂膠也是特徵通過去甲基化和去乙烯基化的類黃酮(表1)。

蜂膠植物來源
目前的看法是,蜂膠是從樹木樹如樹木和針葉樹中收集的因此蜂膠有時被分類為源植物名稱[2-4]。 植物來源是通過觀察蜜蜂的收集活動,並比較蜂膠的化學特徵和植物材料。 其他研究人員發現,蜜蜂通過切碎碎片收集植物材料的營養組織,所以蜂膠中植物組織的解剖特徵可以用作蜂膠來源證據[65]。
如最後一節所述, 楊樹種被認為是主要的植物來源蜂膠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溫帶地區。 大多數蜂膠從歐洲北部收集美洲,亞洲非熱帶地區,新西蘭[3]甚至非洲(主要是尼羅河東部地區)三角洲地區)[35]含有特徵楊樹化學特徵:高水平的黃烷酮,黃酮,低酚類及其酯[98]。
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幾棵楊樹。 蜜蜂必須尋找新植物來源的蜂膠。從巴西,東南採集蜂膠 Baccharis dracunculifolia原來是主要植物來源[66,99]。Artepillin C作為凸化學組成使得它很容易從其他類型的蜂膠區分這蜂膠。據悉,從蜂膠委內瑞拉,亞馬遜和古巴含有異戊烯二苯甲酮,這是源於的滲出物 Clusia花[9100]。
血桐植物已被證明是台灣[95],沖繩的植物源[101]被劃分為太平洋蜂膠[3]。在地中海的二萜類化合物的濃度高蜂膠可以從發起 柏木植物西西里,克里特蜂膠[29]和馬爾他蜂膠[74],松植物希臘蜂膠[39]。在袋鼠島(澳大利亞),蜜蜂收集蜂膠上特有澳大利亞植物的莖枝和種子莢果粘滲出物, 金合歡paradoxa的 [45]。紅巴西蜂膠和尼泊爾蜂膠具有多種生物活性neoflavonoids那主要來自屬 黃檀 [24,50]。
然而,一些植物來源的觀察蜜蜂的覓食行為都只是推測,不蜂膠和在植物源比較次級植物代謝物的化學身份。例如, 桉樹物種被認為是在澳大利亞源廠,南安納托利亞(土耳其)[102],伊斯梅利亞(埃及)[61]和巴西,但沒有真正的證據已經提出了這個原點。因此,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比較蜂膠的化學化合物和植物,以確認確切的植物源。

13.總結和未來展望
蜂膠的生物活性歸因於各種主要化學成分包括酚酸,酚酸酯,類黃酮,和萜類化合物,如CAPE,artepillin C,咖啡酸,白楊素,高良薑精和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pinobanksin 5-甲基醚,pinobanksin,松屬素,pinobanksin 3-乙酸酯。
超過500個化合物已在蜂膠已確定來自許多國家直至2012年。他們屬於黃酮類化合物,苯丙,萜類,芪類,木脂素,香豆素和它們的異戊二烯化的衍生物。然而,生物鹼等其他常見的化學成分,環烯醚萜尚未報導蜂膠。這種特性通常由植物來源解釋。
我們建議蜂種和亞種需要與地域一起考慮因素和圍繞在今後關於蜂膠的研究蜂箱植物物種。未來的優先級研究躺在品種和蜂膠行為的影響,再加上餵養實驗識別植物部分源,這將促進我們對化學和質量的認識蜂膠,以及蜜蜂生物學。從不同位置和植物蜂膠的表徵源是必要的,以限定用於不同類型的蜂膠可接受定量標準。此外,需要與它們的化學相關聯的每個類型蜂膠的生物活性組成,最終,標準化的產品應在臨床研究中使用。

致謝
這項工作是由格蘭特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編號31272512)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由專項基金在中國農業部(CARS-45)的。
作者投稿
SH:概念,數據收集和手稿準備; 嗪:稿件的審查;
KW:數據採集; GQL:稿件準備與稿件的審查; FLH:概念
和手稿的reciew。
利益衝突
作者宣稱沒有利益衝突。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異戊二烯類黃酮好在哪裡

著名的巴西蜂膠經國際各研究指出該地區蜂膠含有二百種以上天然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苯丙酸(phenyl)、類黃酮(flavonoids) 、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烯類、多元酚…等,並透過許多細胞及動物實驗,經證實蜂膠具有抗氧化、抗菌毒、抗菌與毒殺癌細胞等生理活性。

依現代醫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內的細胞受到超氧化物與自由基攻擊會造成氧化,進而造成身體的組組老化、正常細胞的DNA遭受氧化破壞,更可能轉變成癌細胞、或組織硬化、轉化酵素異常、代謝失能等文明病,這此均與細胞的抗氧化系統的平衡有關,因此,尋找天然的抗氧化物質成為許多研究者共同的課題,其中類黃酮因有抗氧化、抗癌活性,因此從植物分離的天然抗氧化物,近年在抗腫瘤的新藥來說相當受矚目,而蜂膠萃取物裡類黃酮佔15∼65%,可說是各種原料來源中的首選。

植物化學產物中生物類黃酮是屬於相當重要的多酚類物質,常見的類黃酮約有80種以上可被鑑定出來,主要可分成下列幾類︰黃酮(flavones)、異黃酮(iso-flavones)、黃烷酮(flavanones)、黃烷醇(flavanols)、黃烷酮醇(flavanonols)、黃酮醇(flavonols)、異戊二烯基類黃酮(prenylflavonoids)及花青素配基(anthocyanidins)等。

類黃酮在其化學結構上是以三面環狀,其中包含兩個苯環(A 和 B)與含氧的 pyran 環利用 C 結合而成,這是具有清除自由基的理想構造,不同類型的類黃酮其抗氧化活性架構、相位及官能基的排列有重要關係,特別羥基(HO-)的位置及數量有關,通常羥基數目越多抗氧化力越好。

至於異戊二烯類黃酮的抗氧化力更好,原因在於羥基(HO-)的位置及數量外,結構上多了10碳的倍異戊二烯基,可提供更多共軛雙鍵,能轉化更多的自由基,因此抗氧化力更好,相對就可以更有效的保護細胞及DNA的完成性,來達到保健的效果也更好,而這一類的類黃酮在太平洋群島的植物上被找到,而台灣及沖繩也在此區域中,可見台灣綠蜂膠具有相當高的開發潛力。

苗栗農改場期刊

蜂膠的來源:
蜂膠英文名為 Propolis,其源自於希臘文,pro-是防禦之意, -polis 是城市 (蜂群之意),其字面上即明白表示為蜂群的防禦物 質。蜂膠是蜜蜂的保健物質,用以增強蜂群的免疫力以對抗病原微生 物。
蜜蜂通常會從特定植物的樹皮、樹枝及樹芽上,採集植株流出一 種樹脂狀物質,攜回蜂巢並加入大顎腺分泌物及蜂蠟、花粉等物質而 製成蜂膠;由於樹脂狀物質具有很強的黏著性,收集的困難度高,再 加上植株產膠通常集中於某一時段或季節,因此一箱蜜蜂的蜂膠年產 量約僅 100 克,可謂珍貴而稀少;蜂膠的產量也與蜜蜂的品種有關, 有些品種採集蜂膠的意願很高,有些則完全不採蜂膠(如東方蜂)。蜜 蜂利用蜂膠修補巢房、黏固巢框、縮小巢門、封閉病變幼蟲巢房等, 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擴散;也有研究顯示,蜜蜂會把蜂膠塗佈於幼蟲 生長的巢房上,用以抑制病原在巢房中滋生,使幼蟲得以正常的生長。
蜂膠的組成份
提起芬多精,一般人都知道是森林中植物所散發的芳香物質,蜂 膠即是蜜蜂利用芬多精為素材,再混合蜜蜂本身的分泌物,由蜜蜂加 工製成的一種天然抗生物質。可以想見地,各地區的植物相並不相 同,蜜蜂採集所得蜂膠的顏色、成分、性質等都有差異,甚至同一地 區不同季節生產的蜂膠,組成份也不一樣。各類型蜂膠的組成份均十 分複雜,一般含有 50 -55%的樹脂 (resin)及樹膠 (balsam) 、30 %的蜂蠟、8 -10%的植物精油、5%的花粉及其他物質。蜂膠原塊於 低溫時呈堅硬狀,以手指搓揉則會軟化,甚至黏手;近聞可發現一股 濃郁的樹脂芳香味,但隨種類的不同而芳香味互異。通常,蜂膠原塊 皆以乙醇萃取,萃取物稱為 EEP (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 主要是萃取蜂膠中樹脂與樹膠的部分。根據 1995 年巴西生化學家 Marcucci 的報導,蜂膠萃取物含有二百多種物質,包括類黃酮 (Flavonoids)已分析出 34 種,醇類 8 種,醛類 6 種,酮類 6 種,脂 肪酸與酯類 21 種,氨基酸 27 種,芳香酸 17 種,芳香酯類 37 種,花青素類 10 種,松烯類(Terpenoids) 15 種,固醇類 4 種,多醣聚合 體 4 種,維生素 5 種和 20 種礦物質。其中,類黃酮的含量很高,也 是蜂膠的精華所在,種類包括黃酮(Flavones)、黃酮醇(Flavonols)、 黃烷酮(Flavanones)和黃烷酮醇(Flavanonols),為蜂膠中最具藥理 與抗生活性的主成份。

蜂膠的生物與藥理效用
一般而言,蜂膠中含有高量的類黃酮(flavonoids),這是一種 植物界分布很廣的次階代謝物質,但蜂膠中的含量特別高,這類物質 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抗氧化、抗炎、抗過敏及抗癌的作用,近年 來已引起食品界廣泛的討論。藥理學方面,則已從天然植物萃取類黃 酮製成藥物,用以治療多種肝臟疾病。德國研究者 Albrecht et al.(1992)利用一種菊科植物—牛奶薊(Silybum marianum)的種子, 萃取其中類黃酮製成藥物— silymarin,以 8 個星期為療程,用以治 療肝臟中毒的患者,共觀察 2637 個病例,雖然療程的時間很短,但 有 88%的病患獲得改善,而且該藥劑十分安全,只有 0.8%的病患有副 作用的報導。事實上,研究類黃酮化合物對肝臟保護功能的文獻很 多,Cholbi et al.(1991)以四氯化碳(CCl4)誘發試驗老鼠肝硬化, 再於老鼠的飲水中添加類黃酮化合物,他們發現許多老鼠因此而沒有 肝硬化的現象,因而篩選出多種具保肝功能的類黃酮化合物。Par (1992)也提出以前述的類黃酮製成的藥物—silymarin,用以保護酒 精對肝臟的傷害。
類黃酮化合物也有抑制病毒的功能,Sidwell et al. (1994)於 試驗老鼠曝露於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前 24 小時,開始讓老鼠接觸類 黃酮製成的微膠囊噴劑—SP-303,每天二次,共持續三天,發現 4.3 mg/ml SP-303 處理的老鼠,其壽命明顯增加,而且肺部硬化的程度 明顯較小。類黃酮衍生物製成的藥物—Daflon,可以改善人體的靜脈 循環,Pecking (1995)則以 Daflon 治療 10 位年齡介於 44-64 歲的女 性,這些患者以傳統方法治療乳癌而造成上肢淋巴水腫,經投藥 6 個 月後,發現全部患者的症狀均獲得改善,而且上肢的體積平均縮減 6.8%。
自由基是引起人體老化與慢性病產生的元凶之一,許多研究也顯 示類黃酮化合物可以抑制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抑制惡性腫瘤更是類 黃酮化合物的研究重點,體外試驗顯示類黃酮化合物可以抑制多種癌
細胞株的增殖(Kandaswami et al.,1991; Asaka et al.,1992; Lu et al.,1996; Omori et al.,1996);動物試驗則顯示,將類黃酮化合物 混於飲水中,餵食接種癌細胞的老鼠,老鼠的壽命因而延長(Kamei et al.,1996)。
類黃酮及其衍生物的種類十分眾多,約有 4000 種以上,洋蔥、 芥藍菜、青花菜、蘋果、櫻桃、葡萄、柑桔、大豆、茶⋯.等,均可 發現,但含量卻不多,一般在0.01%以下。例如:新鮮芥藍的kaempferol (一種常見的類黃酮) 含量為 347 mg/kg,但已比其他蔬菜高 5-10 倍 了。誠如前述所言,透過蜜蜂辛勤的收集與篩選,類黃酮與其衍生物 竟佔蜂膠萃取物的 23-42%,吾人可以想見地,蜂膠的生物與藥理效用 必然與類黃酮非常類似,甚至部分效用是蜂膠獨具者,目前學術界對 蜂膠的研究重點如下:
1.抗細菌活性 (Antibacterial activity)
2.抗病毒活性(Antiviral activity)
3.抗黴菌活性(Antifungal activity)
4.癌細胞毒殺活性(Cytotoxic a
5.其它活性:麻醉鎮痛;抗發炎;促進牙髓、軟骨等組織的再生; 保護並強化肝臟的解毒能力;消除自由基與抗氧化作用;調節 免疫反應;輻射防護等。
台灣蜂膠的研究與發展潛力
近年來蜂膠在台灣大為風行,但市場販售的產品使用的幾乎都 是巴西或大陸的蜂膠原料,為什麼市場上少有台灣蜂膠?難道台灣不 出產蜂膠嗎?其實台灣蜜蜂也會採集蜂膠的,只是產期短、產量不 多,蜂農忙著採收蜂王漿,並未能大量採收利用罷了!
台灣大學昆蟲系何鍇光教授與宜蘭大學動物科技系陳裕文副教 授,近年來積極致力於台灣產蜂膠的研究,節錄其研究成果供參考:
1. 台灣產蜂膠的分類
台灣蜂膠主要可分為台灣-I、台灣-II 與台灣-III 等三種類型 的蜂膠。台灣-I 蜂膠塊呈翠綠色,台灣-II 為棕綠色,台灣-III 則
為棕黑色,此 3 類台灣蜂膠的氣味皆清淡,不似氣味濃郁的巴西蜂膠 和中國蜂膠。一般而言,5-7 月台灣各地主要生產台灣-I 蜂膠,呈現 綠色而黏性較低;8 月份起則綠膠消失,繼之為台灣-II 或台灣-III 等棕色系且黏性很大的蜂膠。
台灣-I 的含膠量最高,達 65-80%;大陸膠 58.3%次之,巴西膠 52.2%,台灣-II 為 35.2 – 59.5%,台灣-III 含量(34.8 – 38.7%) 最低。台灣-I 雖然表面上黏著性不大,但含樹膠的比例卻最高;台 灣-III 的黏性像口香糖似的,一般人會以為含有很多樹膠,但結果 卻正好相反。

2. 台灣蜂膠的生物活性
台灣蜂膠的生物活性如何?是否具有開發的潛力?相信這是大 家非常關心的。目前發現,在抗菌的能力方面,測試了蜂膠對 10 種 細菌與 2 種真菌的抗菌活性,發現蜂膠對其中 7 種細菌與 1 種真菌具 有抗菌活性,而且台灣-I 與台灣-II 的抗菌力最好,台灣-III 與巴 西膠相當,大陸膠則最弱!
舉個例子:台灣-I 與台灣-II 蜂膠對弧菌(Vibrio damsela) 的其最低抑菌濃度(MIC)僅 7.3-9.0 μg/ml,最低殺菌濃度(MBC)則為 22.0-23.8 μg/ml;台灣-III 的 MIC 為 33.3 μg/ml,MBC 為 106.7 μg/ml;巴西膠的 MIC 為 80 μg/ml,MBC 為 320 μg/ml;大陸膠的 MIC 為 160 μg/ml,MBC 為 640 μg/ml。
再舉個例子:台灣-I 與台灣-II 蜂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低抑菌濃度僅 16.2-19.0 μg/ml, 最低殺菌濃度(MBC)則為 56.0-67.7 μg/ml;台灣-III 與巴西膠相同, 兩者的 MIC 皆為 160 μg/ml,MBC 為 320 μg/ml;大陸膠的 MIC 為 320 μg/ml,但不具殺菌能力。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台灣-I 與台灣-II 蜂膠具有很強烈的 抑菌與殺菌的能力,比巴西膠強了 8-32 倍,比大陸膠強 16-64 倍。
在抗氧化活性方面,分別將不同劑量的台灣綠蜂膠、巴西蜂膠添 加於 HFW 與 CHO-K1 細胞株的培養基,發現台灣綠膠的抗氧化酵素 (GSH、catalase)效價均明顯高於巴西蜂膠,可見台灣蜂膠具有優 越的抗氧化活性。在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面,也顯示台灣-I 與台灣
-II 蜂膠明顯優於巴西蜂膠,惟台灣-III 的活性較差。此外,台灣蜂 膠所含的微量元素中,人體較易缺乏的鎂、鈣、鋅、鈉、鉀、銅等元 素的含量高,但有害的鉛、鎘、汞則未檢出。
從前述的研究結果分析,台灣-I 與台灣-II 蜂膠極具生產利用 價值,尤其是 5-7 月出產的台灣-I 綠膠,其抗菌與抗氧化活性的表 現皆遠優於巴西最好的 Super Green 級蜂膠,而且含膠量最高。
蜂膠在台灣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熱門蜂產品,但您可能不知道台灣飼養 的蜜蜂也生產蜂膠,而且品質極佳,消費者選購時不妨列入考慮。

蜂膠的保存與食用
蜂膠的化學成分很穩定,因此保存的方式不需特別講究,但仍以避免 陽光直射為宜。如果食用的劑型為酒精萃取的酊劑,則應放置於陰凉 處,食用後也應注意旋緊瓶蓋,避免揮發性成分的散失。 一般而言,蜂膠對哺乳動物的毒性很低,蜂膠對小鼠的急毒性試驗, LD50為 2000-7300 mg/kg;將蜂膠添加於小鼠的飲水中,連續 90 日, 得無影響劑量(NOEL)值為 1400 mg/kg/day (Burdock, 1998),如 以人體 60 公斤計算,則每人每天食入 84 公克仍無不良影響,由此可 見蜂膠對哺乳動物的毒性很低。但仍有極少數人對蜂膠過敏,過敏的 症狀通常出現於皮膚上,引起局部的紅腫、疹塊或搔癢,特別是出現 於黏膜組織,例如口腔出現紅腫。因此,初次使用蜂膠者可先局部塗 抹於皮膚,觀察 1-2 日是否出現紅腫或搔癢現象,再決定是否繼續食

蜂膠在培養CD4 +淋巴細胞中展現抗HIV-1活性


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迫切需要額外的藥物,導致我們評估天然產物蜂膠在CD4 +淋巴細胞和小膠質細胞培養物中的抗HIV-1活性。製備蜂膠20%乙醇提取物, 透過蜂膠濃度控制之方式來表達抑制病毒的成效(分別在CD4 +和小膠質細胞培養物中蜂膠用量在66.6μg / ml觀察到最大抑制效果為85%和98%)。從幾個地理區域的蜂膠樣品觀察到類似的抗HIV-1活性。CD4 +淋巴細胞中蜂膠抗病毒性質的機制似乎部分涉及病毒進入的抑制。雖然蜂膠對逆轉錄抑製劑zidovudine具有附加的抗病毒作用,對蛋白抑制劑沒有顯著影響。該體外研究的結果支持蜂膠或其一種或多種組成分,用在治療HIV-1感染中的臨床試驗的需要。
https://doi.org/10.1016/j.jep.2005.05.045Get rights and content
關鍵詞
蜂膠、蜜蜂、HIV-1、艾滋病


An urgent need for additional agents to trea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infection led us to assess the anti-HIV-1 activity of the natural product propolis in CD4+ lymphocytes and microglial cell cultures. Propolis inhibited viral express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maximal suppression of 85 and 98% was observed at 66.6 μg/ml propolis in CD4+ and microglial cell cultures, respectively). Similar anti-HIV-1 activity was observed with propolis samples from several geographic regions. The mechanism of propolis antiviral property in CD4+ lymphocytes appeared to involve, in part, inhibition of viral entry. While propolis had an additive antiviral effect on 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zidovudine, it had no noticeable effect on the protease inhibitor indinavir. The results of this in vitro study support the need for clinical trials of propolis or one or more of its compon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Keywords
Propolis, Honey bees, HIV-1, AIDS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什麼是蜂膠素PPL

蜂膠(propolis)具有開發新藥的潛力,經過細胞、分子生物、藥物實驗室多方研究文獻資料指出,蜂膠的組成分針對腫瘤,病菌感染,過敏,糖尿病,潰瘍和免疫調節的具有藥物活性,根據世界各國的期刊研究比對資料中顯示,屬於太平洋系的台灣綠蜂膠及沖繩蜂膠,原膠塊中55~65%的都是類黃酮成分,並且含特有的異戊二烯類黃酮,英文學名為phenylflavonoids,而經由發現者台灣大學生化研究所陳嘉南博士,感念台灣大學的院士林仁混博士的教導,而將台灣綠蜂膠(Taiwanese Propolis)中分析出特有的類黃酮成分命名為propolins簡稱PPLs,因此台灣的綠蜂膠成分得以與其他國家所取得的蜂膠及其成分有所區別,現今蜂膠素的名稱也被國內外的研究人士所採用,關於其功能不僅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菌毒、抗腫瘤、修護細胞,對於神經系統有幫助,並且在生化新藥的開發也相當的有潛力。

蜂膠的來源與組成分


蜂膠是一種具有廣泛臨床應用的蜜蜂產品。目前的文獻描述了從植物樹脂中收集蜂膠。從系統的數據庫檢索,在2000年至2012年間首次鑑定了蜂膠中的241種化合物;並且它們屬於類黃酮,苯丙酸化合物,烯萜類,有機酸,香豆素及其異戊二烯基化衍生物等多種天然化學物質,先前的研究顯示約300個化合物,大致上蜂膠的生物化學特性與地理位置,植物來源和蜜蜂種類的多樣性有關。



蜂膠是具有生物特質的蜜蜂產品,含有大量的樹脂成份,主要因素為蜂膠是蜜蜂從木草植物所取的物質,對它們而言用途
1. 蜂巢的環境架構的穩定
2. 以密封裂縫
3. 強化巢壁
4. 抗病菌及天敵的入侵
5. 保持水分和溫度



蜂膠普遍含50%植物​​樹脂,30%蠟,10%和芳香物質或精油揮發物,5%花粉和5%其他有機物質組成,會依地理區域植被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依據研究報告指出,蜂膠的來源樹種,蜜蜂大多於從楊樹,針葉樹,樺樹,松樹,柳樹,棕櫚,白樺樹和杜鵑花的樹脂中收集帶回蜂巢中製成蜂膠。

如何選純正的龍眼蜂蜜產品

龍眼蜂蜜是國人最喜愛的一種食品,但是因蜂蜜採收不易數量有限,加上蜂蜜成份已被分析透徹,再佐以食用香料即可製成,所以不知來源與辨別易買到假蜜。



那麼如何選購純的龍眼蜂蜜呢?


1. 看名稱:調合蜜是加香料,茶色透明, 純龍眼為茶色霧狀
 2. 比價錢:500g/75元,標調合蜜(很誠實), 420g/288元,似乎是真的,【請看第3點】 1.2kg/630元這是才今年純蜂蜜的價格
 3.【 龍眼蜂蜜】果糖含量高不易結晶 荔枝蜜、柳丁蜜葡萄糖含量高易結晶,

 p.s.結晶原因,葡萄糖的化學結構比較適合堆疊, 結晶化內能低,所以它就會這樣表現。
內能低的意思是分子結構穩定,好比人躺著比坐著舒服,所耗的能量少


綠蜂膠-三國類黃酮含量比較測試

檢驗蜂膠常用的8種方法